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標題:
【羅文嘉專欄】加稅救國片?
[打印本頁]
作者:
lcctno
時間:
2013-10-12 13:12
標題:
【羅文嘉專欄】加稅救國片?
【羅文嘉專欄】加稅救國片?
2013年10月12日10:37
作者:羅文嘉
國慶日一早,打開蘋果新聞網站,愕然看到「加稅救國片,電影票準備漲5%」的報導。不知該哭還是該笑,怎麼有這種政策思維?
文化部正進行的電影法修訂,其中的新措施是,準備開徵5%的電影扶植稅,用來做電影發展事業基金,以扶植國內電影產業。
支持本國電影產業,相信沒人會反對。但增加5%的電影稅,恐怕又要再為腦殘政府增添一例。
首先,政府要發展任何事項,應該在原來的稅收資源上,去斟酌、分配、調整、運用,不是動不動就藉各種名義,行加稅之實。政府要說服人民,現有經費的使用是否有效,有無過度浪費,為何不敷使用。不能不做檢討,僅憑直覺就想從人民身上榨取更多稅金。
第二,若以協助國內電影為名,課徵電影扶植稅能成立,那麼所有產業都可比照辦理。比如:為扶助國內出版業,可以課閱讀推廣稅。為扶助國內表演藝術,就來課藝術發展稅。為協助本國農業,更需課農業保護稅。依此類推,無窮無盡。所以加稅就是加稅,漲價就是漲價,找冠冕堂皇理由掩飾,既亂了制度,也低估人民智慧。
第三,一般針對特定物品課徵的特種稅,大都基於抑制該項物品的流通或使用。比如針對香菸而有煙品稅,針對炒房而有奢侈稅,針對汽油而有空污稅,針對垃圾製造而有垃圾袋費。
這些特種稅的徵收,目的在認為這些貨品的過量使用,會造成公共利益損害或社會成本增加,所以透過課稅予以抑制,或把增加的成本,由使用者自行負擔。
問題是,看電影會增加怎樣的社會成本,會造成那種公共損害?相反的,這些買票看電影的消費者,才是真正產業的實質貢獻者,他們應該得到的是獎勵,而不是懲罰。
所以,若是基於稅負公平與否的問題,那就回歸稅負議題去處理,不必大費周章搞一個大家都罵的電影稅。若是經費不足的問題,就回歸預算編列與執行評估去處理,不要把明明是電影產業的支持者,當做該被處罰的凱子,活生生再剝一次皮。
【編按】最即時的新聞、最銳利的評論,都在《蘋果日報》即時新聞。《蘋果日報》即時新聞開闢名家專欄,每周刊出日期如下:
星期一:黃國昌
星期二:南方朔
星期三:漂浪島嶼
賴士葆
星期四:膝關節
星期五:馮光遠
星期日:彭明輝。
(作者群陸續增加中)
=====================================
資訊來源: 蘋果日報
感謝收看!
這帖不代表我的想法 這只是轉貼帖 希望這些訊息能幫的到您
如果您覺得還不錯的話 請
送朵花
30朵鮮花 系統會自動高亮 更可提醒更多的人注意
歡迎光臨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https://apk.tw/)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