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標題:
介紹海鱺
[打印本頁]
作者:
jiashengtw
時間:
2013-8-16 19:15
標題:
介紹海鱺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ii2.jpg
(60.28 KB, 下載次數: 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3-8-16 19:15 上傳
中文學名:海鱺
中文俗名:海麗仔、軍曹魚、黑魽
英文學名:Rachycentron canadum
英文俗名:Cobia
分 類:
條鰭魚綱(Actinopterygii)
新鰭亞綱(Neopterygii)鱸形目(Perciformes)鱸亞目(Percoidei)
海鱺科(Rachycentridae)海鱺屬(Rachycentron)
型態特徵:
外形特徵為體背部深褐色,下接顯明的銀色縱帶,以下則帶黃色。幼時在此帶之上方更有一淡色縱帶,二帶之間則為黑色。海鱺的成魚外型有點像鯊魚,在幼魚階段,外形和印魚長的很像。
最大體型:最大體長達1.5公尺、體重43 Kg。曾記錄過最大的體型可達兩公尺,但一般常見的體型是介於 90 到 110 公分左右。
繁殖週期:
在溫暖的季節,會在西大西洋產卵;卵和幼生行浮游生活。
地理分布:
分布的範圍除了東太平洋之外,他們出現在全世界熱帶和和亞熱帶水域,分佈範圍相當廣,全世界的溫暖海域均可發現其蹤跡。棲息環境:非常多樣,包括泥灘、沙地和礫石底質;珊瑚礁、岩岸和紅樹林的河灣;偶爾也會出現在河口區域。
養殖水質:
海水
食 性:
海鱺的口大,性兇猛,貪食,以攝食底層性的水生物為主,包括魚類、螃蟹及頭足類,較大形的海鱺之食性,則以魚類為主。
行為:
喜歡跟著大型的魟魚一同游動,一般棲息深度不超過兩百公尺。由於海鱺行獨居生活,所以捕獲的量較小,少見大量捕獲。
雌雄辨別:
海鱺由幼魚階段開始,雌雄均會在體背的兩側各產生 2 條白色條紋,其中一條較為明顯,和體背的灰黑體色形成黑白相間的條紋。由海鱺的外表形態特徵,不易區分雌雄,但成熟求偶中的雄性海鱺,白色條紋,會變得不明顯,且其腹圍較小,一般成熟雌魚背部的條紋會較為明顯,腹部膨大突出。雄魚在追尾時,吻部會變白,此二性徵為由外觀區別雌雄的依據,但不求偶時,此性徵會消失。
常見疾病:
卵圓鞭毛蟲:在陸地上,仔魚第一次攝餌之餌料適口性問題;魚塭培育魚苗的過程中,容易被卵圓鞭毛蟲感染。其發生之水溫約為20~30℃,故本省南部養殖魚塭全年均有病例發生,尤其在育苗時期,極易感染。症狀是魚苗體色變黑,引起突發性之大量死亡。症狀初期魚苗魚體之腹部隆起,外觀有非常明顯之多粒圓形囊狀物突出,罹病魚苗浮游於水面上,毫無食慾,體色變黑,魚苗長大,情形更加嚴重,每日均會有少數死亡。
其他:在海上養殖的過程方面,容易感染鏈球菌及發光菌造成大量死亡;或因密度太高導致貝尼登吸蟲的寄生,使海鱺眼睛白濁化、發生眼盲的現象,而無法正常攝食,導致體瘦,喪失商品價值。
疾病處理方式:
卵圓鞭毛蟲:
(一)感染程度較輕微時:
罹患初期,成長並無太大影響,亦不會造成大量死亡。唯到目前為止,尚無非常有效之殺蟲藥物。故為了防止本病之傳播,罹病魚池應注意下列各點:
1.在魚體進入魚池飼養前或已知感染卵圓鞭蟲後,先以0pp淡水浸浴3~5分鐘,不可超過10分鐘。讓海水卵圓鞭毛蟲因高滲透壓而迫使海水卵圓鞭毛蟲脫離寄主魚體。再者,海水卵圓鞭毛蟲一旦離開寄主(host)後,在淡水中數十分鐘內生命週期(life cycle)便會結束。
2.可以藥性較溫和殘留後遺症較小的BKC 0.5ppm藥浴0.5小時後開始逐漸換水,隔一日後再用,連續兩三次後依泳姿及進食情況判斷是否有效。
3.當有一池罹患本病後,其所使用過之器具、漁網、水桶等用具應分開放置,勿再拿到未得病之魚池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4.若池中只有少數幾尾魚罹病,應將病魚撈出燒毀或隔離蓄養。
5.病魚死亡,應立即撈出燒毀,千萬不可任意棄放排水渠道隨流入海,以免擴大漁區感染疫情。
6.罹病魚池清池後,應先除去底部污泥,再以漂白粉(50~100ppm)、石灰徹底消毒,曝曬兩週以上,預防本病再發。
(二)感染症狀嚴重時:
1.先使用福馬林30ppm藥浴二小時,再加入硫酸銅0.5ppm,共同藥浴24小時。
2.24小時以後換水1/2,若水溫於27℃以上時,則再施用硫酸銅0.5ppm,藥浴24小時。若水溫於24~27℃時,則隔一天再施用一次硫酸銅0.5ppm。若水溫於24℃以下時,則隔兩天再施用一次硫酸銅0.5ppm藥液。
3.清池後,罹病水池應徹底以漂白水50~100ppm消毒,曝曬2週以上,才能有效控制本病之再發生。
對體細胞分裂與浮游幼體釋出的影響以孔雀綠(MALACHITE GREEN)為最大造成不正常分裂,並無法釋出浮游幼體,但此種藥物浸用於養殖生物上。高錳酸鉀次之,只能釋出少數浮游幼體,且活力差。福馬林之影響最小。
歡迎光臨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https://apk.tw/)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