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標題:
社論 軍隊空洞化與馬英九的歷史定位
[打印本頁]
作者:
kimeko1102
時間:
2013-7-29 10:57
標題:
社論 軍隊空洞化與馬英九的歷史定位
軍隊空洞化與馬英九的歷史定位
│軍備落後,兵源不足,素質不佳,管理不善,馬政權的「國防休兵」真的會斷送台灣的前途。
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CRS)日前發表一篇題為「美台關係:政策議題的總覽」的報告,文中直截指出台灣的軍隊正在空洞化,主要問題在於總統馬英九一直無法實踐國防預算達到GDP百分之三的競選承諾、即將施行的全募兵制兵源招募嚴重不足,柴油潛艦及F十六C/D戰機軍購案多年來遲無進展等,面對中國國力軍力的大幅增長,台灣不但未能保持國防預算的穩定成長,甚且有減少的趨勢,加上軍隊內部的紀律鬆弛,弊端叢生,身為三軍統帥的馬英九,並未給予國防部足夠的支持,顯示國家安全、國防施政並非馬政府的優先政策。
國軍的弱化、空洞化並非自今日始,軍購遲遲無法獲得,是國軍弱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國軍自從民國八○年代後期獲得包括F十六、幻象二千、經國號戰機、拉法葉、諾克斯戰艦、M六○A三型戰車、AH-1W攻擊直昇機、愛國者飛彈等二代戰力後,二十餘年來再無重要武器裝備的獲得與更新。由於遲遲無法獲得所需軍備,台灣主要軍備日復一日老舊,戰力日漸凋敝。
但重要軍購無法獲得的始作俑者,正是民進黨執政時期的國民黨,由於當時的私心自用,國民黨立院黨團多次擋下重要軍購的預算,錯失軍購的最佳時機,造成目前國民黨執政後欲求美國軍售而不可得,國防武力日趨落伍的窘境,國民黨咎由自取,可能賠上的卻是台灣二千三百萬人民的身家性命。
國軍空洞化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國防預算的偏低。打從台灣經濟受到大陸磁吸,整體經濟疲弱不振起,國防預算的編列便逐漸被行政院打入冷宮,即使馬英九在競選中慨然承諾要讓國防預算達到占GDP百分之三,但依舊敵不過現實的壓力,馬政府的國防預算,多數年度都在百分之三以下徘徊,今年軍購預算也僅象徵性編列數百萬元的作業費,根本沒有積極向美爭取軍售的強烈企圖,如此又怎能企盼一心想要與中國維持關係的美國願意軍售呢?兩岸軍力又怎能不快速向中國傾斜?
現代化戰爭講求「兵力,火力,機動」,其中,「人」是戰力能否發揮的重要關鍵。國軍自民國八○年代開始,陸續規劃實施「精實案」、「精進案」、「精銳案」,編制兵力不斷裁減,戰力卻未相對提高,主要在於沒有完整配套,為裁軍而裁軍,造成基層幹部的斷層及某種程度的反淘汰,基層部隊管理、軍紀問題層出不窮,以至日前爆發的洪仲丘案,顯示國軍基本結構已遭嚴重腐蝕。而兵力減少所造成的戰力缺口必須以火力彌補,但我們看不到相關的補強措施,台灣的國防是銅牆鐵壁,還是一張繪上迷彩的靶紙,就看哪一天敵人來驗證。
國軍目前將全募兵制推得如火如荼,但是今年的招募達成率還不到一成,不是國防部不努力,當初推動全募兵前,國防部便再三提醒馬總統不可貿然實施,卻擋不住馬英九的一意孤行。國防部在預算不足的情況下,硬著頭皮推動全募兵,兌現三軍統帥的競選諾言,但馬英九所開的要讓國防預算達到GDP百分之三的支票卻跳票,要求高科技的志願役士兵薪資只不到三萬元,加上國軍自己內部管理老是出包,讓募兵工作雪上加霜。要兵力沒兵力,要火力沒火力,要錢沒錢,要人沒人,台灣軍隊不空洞化才怪。
馬英九在意自己的歷史定位盡人皆知,但是歷史定位是依據政績來定的。沒有堅強的國防,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國家安全豈可奢言政績。一個任令國家軍隊空洞化的總統,其歷史定位如何已經昭然若揭了。
發佈日期: 2013-07-27 00:10:00消息來源台灣時報.....
歡迎光臨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https://apk.tw/)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