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標題:
研究:即使是輕微焦慮症也會縮短性命
[打印本頁]
作者:
ISAMH
時間:
2013-7-18 14:02
標題:
研究:即使是輕微焦慮症也會縮短性命
有個最新的大型研究顯示,即使是非常輕微的心理問題,也與增加死亡風險有關。
這篇刊載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BMJ)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蒐集了超過6萬8千位35歲以上的成人資訊,
他們都在1994年至2004年間參加全英健康調查。
每位參加者都要填寫12個精神健康調查問卷,詢問有關是否難以專注、擔心到睡不好、感覺自己很有能力或有壓力、
無法突破某種困難、不熱衷活動、能夠面對問題、感覺不快樂、憂鬱或是沒價值、缺乏自信等等問題。
研究人員依照分數將參與者分成四組,0分的是一點也不憂鬱的人,作為對照組;1-3分的人是輕度憂鬱,
這些人有些焦慮或憂鬱的徵兆,但不需要看醫生;4-6分的人有臨床上的憂鬱或焦慮症狀;7-12分的人是嚴重憂鬱。
接著,研究人員將資料連上英國死亡紀錄後發現,有超過8千3百位參與者死亡,大部份是因為心臟病或中風(3千多人);
接著是癌症(2千多人)以及意外或受傷等「外部」原因(3百多人)。
越是焦慮或憂鬱的人,死亡機率越高。有輕微問題的人,死於心臟病或中風的機率比沒有問題的人多了近30%;
中度問題的人死於任何原因的風險增加近45%;嚴重問題的人死亡機率增加近95%。
研究發現,有時因為擔心而晚上睡不好,或是對工作難以專心,這種因為淡淡的憂傷而緊張的情緒,
可能會讓未來10年死亡的機率比其他人增加20%。
即使考慮了經常伴隨焦慮或憂鬱的抽菸或過度飲酒,
以及運動、體重、糖尿病等因素後,結果依然如此。
這篇研究無法證明焦慮或憂鬱會直接導致死亡,其他研究也無法證實,是因為憂鬱而生病或是因為生病而憂鬱。
而且這篇研究也沒有計算所有早死案例,也就是在研究前5年死亡的人數,因為疾病比較容易讓人變得憂鬱與擔心。
英國愛丁堡大學的Tom C. Russ醫師表示,關聯性非常清楚,即使是症狀輕微到認為是生活的一部份,
或認為仍與死亡風險增加有關,都代表我們需要更加嚴肅地看待這些事。
美國亞特蘭大Emory大學的Viola Vaccarino博士則認為,這篇研究證實,憂鬱症是心血管疾病與死亡的風險因子。
那麼,人們應該如何處理憂鬱症與焦慮症呢?
有些研究顯示,藥物可以幫助放鬆,改善高血壓等心臟病的風險因子,但還沒有研究證明,減少壓力有助於活得更久或是讓人比較不容易死於心臟病。
現在對於有這些症狀的人,還沒有清楚的解決辦法。Vaccarino博士表示,在還沒有辦法之前,
可以考慮「談話」療法、運動、
以及其他像是藥物治療等方式,來幫助降低痛苦。
歡迎光臨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https://apk.tw/)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