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標題: 海權論 作者:馬漢 (繁_TXT) [打印本頁]

作者: lmywing    時間: 2013-7-13 11:35
標題: 海權論 作者:馬漢 (繁_TXT)
【內容簡介】

馬漢認為制海權對一國力量最為重要。海洋的主要航線能帶來大量商業利益,因此必須有強大的艦隊確保制海權,以及足夠的商船與港口來利用此一利益。馬漢也強調海洋軍事安全的價值,認為海洋可保護國家免於在本土交戰,而制海權對戰爭的影響比陸軍更大。他主張美國應建立強大的遠洋艦隊,控制加勒比海、中美洲地峽附近的水域,再進一步控制其他海洋,再進一步與列強共同利用東南亞與中國的海洋利益。馬漢的海權論對日後各國政府的政策影響甚大。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控制中美洲的「巨棒政策」是以馬漢理論為基礎。直到冷戰結束後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部署都以馬漢理論為原形。馬漢並且提出了相關的戰略,主要以英國為例,討論一國的地理、人口、政府政策等六項基本因素對海權的影響,其因素分別如: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形態、國家領土大小範圍、人口數量、民族性和政府的性質和政策。

     馬漢認為英國之成就為空前海洋強權,除了具備上述基本條件的優勢外,其政府海權運作的適切,實居關鍵。在海權運作方面,馬漢認為英國若無海運貿易能力,無廣大殖民地(資源、基地和市場),以及訓練有素的海員和船艦,則英國雖有先天優越條件,亦將無能為力,尤其在戰爭工具運用上,即制海權爭取上,英國通常均以在海上擊滅敵國艦隊或對敵港口建立封鎖為一貫指導,更是重要因素,相反的,法國卻熱衷於領土的征服而未著眼於擊滅英國艦隊,於是結果便完全不同。


作者:

阿爾弗雷德·賽耶·馬漢(Alfred Thayer Mahan,1840年9月27日-1914年)。馬漢的思想深受古希臘雅典海軍統帥地米斯托克利及政治家伯里克利的影響,主要著述有《海權對歷史的影響1660-1783》,《海權對法國革命及帝國的影響,1793-1812》,《海權的影響與1812年戰爭的關係》,《海軍戰略》等。   


【檔案載點】

海權論.txt (866.53 KB, 下載次數: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