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標題: 伍子胥:從城父到吳市 作者:馮至 (繁_TXT) [打印本頁]

作者: lmywing    時間: 2013-6-5 15:24
標題: 伍子胥:從城父到吳市 作者:馮至 (繁_TXT)
本帖最後由 wyjnmytw 於 2013-6-6 05:22 編輯

【內容簡介】

這是詩人寫的一篇歷史小說,結構嚴整,敘述沉穩,語言詩味濃鬱。全篇依據伍子胥的逃亡路線,分為九章:城父、林澤、洧濱、宛丘、昭關、江上、溧水、延陵。據作者在後記裡說,他寫這篇是受了《奧德賽》的啟發。由此看來,作者有意將它寫成「伍子胥漫遊記」似的東西。通過一個逃亡者跨越國境的遊走來描寫春秋時代的社會現實,將誌士、昏君、奸臣、忠臣、說客、隱士、亡士、義士、刺客、精靈、漁父、浣婦……形形色色的人物組合進來,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魯迅也寫歷史小說,但是對照《故事新編》,他就無辦法組織起這麼一個大架構。

順便指出《伍子胥》情節的一個瑕疵:第五「昭關」寫伍子胥徘徊在楚國通過吳國的必經關隘口,久久想不出脫身之法,突然發現一群往關外伐木的民夫,於是混入其中出去了。但是緊接著第六章「江上」又寫伍子胥將身佩的祖傳寶劍贈給渡自己過江的漁父,於是出現一個問題:即便伍子胥可以偽裝成執斧出關伐木的民夫,但是他怎麼能把寶劍佩帶身邊呢?

《伍子胥》的語言精妙而有力度,很耐人咀嚼玩味,是初學寫作者借鑒的瑰寶,試舉幾例:

(一)「一天,又走入一片林澤,望著草上的飛蟲形成一層清霧,他有些疲乏了。」

(二)「小茅屋坐東朝西,門打開後,滿屋都是陽光。子胥望著對面疏疏落落的幾棵喬木,在這清閒灑脫的境界裡,把他仇恨的重擔也真像件行李似地放在一邊。」

(三)「天氣陰陰的,太陽隻像是一個黃色的圓餅懸在天空,子胥看著這幾個人,影子似地閃來閃去,一陣陣黃風吹來,使人對他們的存在起些迷離之感。」

(四)「第二天的陽光有如一條長綆把他從深處汲起。」

《伍子胥》一書亦為『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世紀百強)的五百多本評選書目之一。  



作者簡介:

馮至 (1905.9—1993.2)原名馮承植,字君培。直隸涿州(今河北涿縣)人。 詩人、教育家、德語文學專家、翻譯家。

192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1930年赴德國留學專攻德國文學,兼修美術史和哲學。1935年獲德國海德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曾任同濟大學教授兼附設高級中學主任,西南聯合大學外交系德語教授、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教授。歷任北京大學教授、西語系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所長、名譽所長,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中國作協第三、四屆副主席,中國外國文學學會第一、二屆會長,中國德語文學研究會會長,中國譯協名譽理事。

1980年當選為瑞典皇家文學、歷史、文物研究院外籍院士。1981年當選為聯邦德國美因茨科學與文學研究院通訊院士。1983年獲聯邦德國歌德學院歌德獎章。1986年獲民主德國格林兄弟文學獎金。1986年當選為奧地利科學院通訊院士。1987年獲聯邦德國大十字勳章和國際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藝術獎。用其所得一萬馬克設立了「馮至德語文學研究獎」。

著有詩集《昨日之歌》、《十四行集》、《十年詩抄》、《馮至詩選》、《馮至選集》和《立斜陽集》,散文集《山水》、《東歐雜記》等,歷史小說《伍子胥》,傳記《杜甫傳》,譯有(德])海涅《海涅詩選》、《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等。

1993年2月22日在北京逝世,終年87歲。


【檔案載點】

伍子胥:從城父到吳市.txt (72.61 KB, 下載次數: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