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標題:
佛珠掉了,佛心還在
[打印本頁]
作者:
cowboy963
時間:
2013-4-26 20:35
標題:
佛珠掉了,佛心還在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7jTwayEWRk8ABRH5qbovNg.jpg
(42.63 KB, 下載次數: 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3-4-26 20:34 上傳
話說從前有間廟宇,被蓋在一座大湖中央,大湖一望無際,廟中供奉著傳說中菩薩戴過的佛珠鍊子,廟裡只有一艘小舟供和尚出外補給用,外人無路接近,把佛珠鍊子放在湖中廟,更顯現佛珠鍊子的珍貴與安全。
廟裡,住著一位老師父,帶著另外幾位年紀較輕的和尚修行, 和尚們都期望能在這個山清水秀的靈境中,加上菩薩鍊子的庇佑下,早日修道完成。這幾位和尚潛心修練,直到有一天老師父召集他們說:「菩薩鍊子不見了!」
和尚們都不敢置信, 因為廟中唯一的門二十四小時都會由這幾位和尚輪流看守,外人根本進不來,佛珠鍊子不可能不見,和尚們議論紛紛,因為他們都從和尚變成嫌犯。
老師父安慰這群和尚,說他並不在意這件事情, 只要拿的人能夠承認犯錯,然後好好珍惜這串佛珠鍊子,老師父願意將鍊子送給喜歡的人。所以老師父給他們七天靜思。
第一天沒有人承認,第二天也沒有,但是原來互敬共處的和尚們, 因為多了猜疑, 彼此間已不再交談,令人窒息的氣氛一直持續到第七天,還是沒有人站出來。
老師父見沒有人承認便說:「很高興各位都認為自己是清白的, 表示你們的定力已夠,佛珠鍊子不曾誘惑得了你,明天早上你們就可以離開這裡了,修行可以告一段落了。」
隔天早上,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和尚們一大早就背著行囊, 準備搭舟離開,只剩一個雙眼失明的瞎和尚依然在菩薩面前唸經,眾和尚心中鬆了一口氣,因為終於有人承認拿了鍊子,讓冤情大白。老師父一一向無辜的和尚道別後,轉身詢問瞎和尚:「你為什麼不離開?鍊子是你拿的嗎?」
瞎和尚回答:「 佛珠掉了,佛心還在,我為修養佛心而來!」
「既然沒拿,為何留下來承擔所有的懷疑,讓別人誤會是你拿的?」 師父問到。
瞎和尚回答:「過去七天中,懷疑很傷人心,自己的心, 還有別人的心,需要有人先承擔才能化解懷疑。」
老師父從袈裟中拿出傳說中的佛珠鍊子,戴在瞎和尚的頸子上:「 鍊子還在,只有你學會了承擔!」
這個故事對我的啟示:
學會承擔讓生命變得更深邃,在我們的生命中只要行得端做得正, 沒有什麼誤會不能解,其實不用急於表白,用行動去證明,方是最明智的選擇!
作者:
sb10sb1
時間:
2013-4-26 20:50
佛珠雖珍貴...但勇於承擔的這份佛心更是得來不易..
人雖瞎...但是內心清澈...此正是佛也
作者:
bonded
時間:
2013-4-27 15:54
菩薩畏因,眾生怕果.....
=============================
北宋年間,包拯為相時,發生在民間的一樁逸事.........
有一個村莊住著一個十來歲、腿患殘疾、父母雙亡的孩子,生活十分困苦,甚至靠鄉鄰施捨或乞討活命。
這個村子的前面有一條河,往來村民和路人需涉水而過,特別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十分不便,
每當河床漲水時更是無法通行,但年復一年,誰也沒想改變它。
人們能夠看到的就是這個孩子天天撿石頭,堆在河邊。
人問其故,孩子說要修一座石橋,為鄉鄰行走方便。
眾人不以為然,認為孩子在說瘋話,大多哈哈一笑置之。
可是日積月累,年復一年,石頭也堆成了座小山。
鄉鄰開始改變認識,並為這個孩子的精神所感動,也投入到了撿石、採石、修橋的行動中。
鄉鄰請來了工匠,開始建造石橋,而這個殘疾孩子全身心投入其中。
橋尚未建成,這孩子卻在一次鑿石頭中崩瞎了雙眼。
人們痛惜、怨恨,怪老天不公!這麼可憐的一個孩子,一心為大家,卻招來這樣的報應。
可是這個孩子毫無怨言,每天摸索著在修橋的現場上幹活著。
在大家齊心合力下橋終於修成了,眾人歡呼喜慶之餘,無不將憐惜、讚嘆的目光聚向那個孤苦伶仃
原本就一條腿殘疾,現在又瞎了雙眼的孩子。
孩子雖然甚麼也看不到,但臉上露出了平生以來最歡樂的笑容。
一場不期而至的大雨,似乎要為這座石橋洗去浮塵,壯壯行色。
可是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雷過後,眾人發現孩子已被巨雷擊中,倒地身亡了。
眾人驚呆了,隨後壓抑不住的情感噴瀉而出,嘆息孩子命苦,指責蒼天不公…
恰巧民間稱之為青天大老爺的包拯包相爺公幹路過此地,百姓紛紛攔住官轎為孩子鳴不平討公道。
質問相爺:好人為何不得好報?今後好人何以做得?
食人間煙火的包相爺被村民情緒所帶動,當場揮毫疾書,
寫下了「寧行惡,勿行善」六個字後拂袖而去。
回到京城,老包將公幹之事連同路上見聞奏明皇上,卻隱瞞了自己題字一事。
因為儘管心中為那孩子行善事得惡報之事十二分不解,但三思之後還是為題那樣六個字覺得不妥。
沒想到皇上退朝後非要拉他到後宮說些私房話。
原來前些天,皇上新添龍子,十分招人喜愛,可就是孩子整天啼哭,特意讓老包去看看。
老包見那孩子肌膚如雪,嫩白的小手上有一行字。
近前一看,正是自己寫的那六字「寧行惡,勿行善」。
臉一下子紅到了脖子根,趕忙伸手向字擦去。
說來奇怪,字瞬間蹤跡全無。皇上見皇子手上的胎記被老包抹去(別人看那行字只是一個胎記),
唯恐抹去了福根,不依不饒的斥責包拯。
包拯連忙跪下,口稱罪臣該死,將題字一事的來龍去脈說了一遍。
皇上甚覺蹊蹺,命老包用陰陽枕到地府一探究竟。
老包拯上陰陽枕到地府一遊,真相盡顯。
原來那孩子前世做惡多端,罪業甚大,償還那一世罪惡需三世惡報才能還清。
神原來安排,第一世以殘疾之身孤苦伶仃;第二世以雙眼瞎了卻殘生;第三世遭雷擊暴屍荒野。
那孩子第一世轉生窮困殘疾,但痛改前非,只想為別人做好 ?
於是神就讓他一世還兩世的業,讓他崩瞎了雙眼。
可孩子不怨天尤人,只是默默的為別人做好事。
神就把他第三世的業力也拿過來一世還,所以雷擊斃命。
閻王爺問包拯,三世惡業一世還,你說是好還是不好?
一世還了三世業,因為他專行善事,心裏只是想到別人,毫不考慮自己,
某些方面已達到「不修道已在道中的境界,積德甚多,故而死後立即轉生為當今太子,享受天子福份。
這個民間流傳的小故事,作為一個修煉人來看,給我們的啟示良多。
世間法與佛法是顛倒的。世俗所思所求都是享受、舒適、如何過好日子。
為此斤斤計較,損人利己,勾心鬥角,甚至犯下傷天害理的罪惡。
而對於修煉人,吃苦、磨難、還業則是大好事。
只有捨棄才能得到。
世間人看事物只能看到一個點,一條線,引申下去也只能是一個面,看到的全是假相、表相。
也由於他們看待事情只看結果,成敗則完全以世俗的認知做定論;
而不同境界的修煉者,則能在定中看到真相。
佛法之所以可貴,是從成功真實的「因」上來談的,但它並非不講求「果」,
正因為講果,所以為了正確的果,必須先找到正確的因,
然後在正確的「因」上面下工夫,如果這個步驟做對了,好的結果一定出現。
在做的過程中,眼前有時會出現一些相對的好效果,但這個好效果,對我們而言應該是一種鼓勵,不要被它迷失。
然而世間就看不清這一點,所以我們稱這個世間叫「顛倒」。
所謂「菩薩畏因,眾生怕果」。
觀世音菩薩在「心經」裡面教我們要「遠離顛倒夢想」,我想就是這個道理吧 !
永遠不要放棄自己,永遠不要放棄別人。在平凡中看到神聖。
祈求人人更加智慧,洞澈一切緣起真相。
祈求人人更加慈悲,包容寬恕別人,並努力去利益眾生。
歡迎光臨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https://apk.tw/)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