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標題: 余承東:華為將推一款震驚世界的手機 [打印本頁]
作者: aas54432 時間: 2013-4-11 18:26
標題: 余承東:華為將推一款震驚世界的手機
“ 我們只能做世界第一的產品,因為世界第二的產品就沒有人能記住。”華為於是一再貫徹“最”手機戰略。”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這是余承東最喜歡跟下屬員工說的話。
但是,發佈時曾經是最快的四核手機Ascend D1,從發佈到上市,間隔半年,“上市時已經不再領先,”華為終端CMO邵洋稱這款手機失敗了,但究其原因,邵洋認為,華為手機的團隊從研發到產品設計生產,還磨合得不夠。
此前一直做運營商定製手機的華為從兩年前才開始做自有品牌手機,對消費者市場的不熟悉,也讓華為在市場判斷上交了學費。
據了解,華為榮耀四核手機發佈時,正值小米2手機無法供貨之際,1888元的價格直接對市場發起了衝擊。榮耀一經發布,網上預訂人潮洶湧,一天之內有幾萬台手機的訂量。可這一結果完全出乎華為預料,事先準備並不充分,導致一度無法供貨,引發消費者的諸多抱怨。
“對市場的預測、對消費者的把握,這些對智能手機企業都是一個挑戰。華為也在一步步學習。”華為終端總裁萬飚說道。
不過,現在華為已經改變了,這次發布的6.1寸大屏Ascend Mate手機,“庫房已經備好了貨。”
產品之外,渠道能力是華為手機的薄弱環節。對渠道的著急,差不多已經快成余承東微博的主要內容了。“但是我們改進很快,我們電商也開始做起來了,電商上跟京東、天貓有很好的合作。我們在歐洲的電商賣得也不錯,其實我們還做了很大的轉變,我們從傳統渠道,運營商轉售的渠道,擴展到社會渠道,以及電商渠道,去年我們做了很大的轉變。”
華為去年成立了自家的電子商城,並低調成立了華為電子商務部,以終端銷售為核心。華為在打造自家商城的同時,也和京東、淘寶天貓、亞馬遜等電子渠道同時合作。
“手機傳統渠道的差價很大,不給出15%-20%的空間,國美、蘇寧不會合作的。而且,傳統渠道價格不可控,代理商為了打市場,自行降價,價格不好把控。”在手機行業內人士看來,無論是華為、中興,還是宇龍酷派,做自己的電子渠道,已成必需。
為了突出對華為電子商務的重視,華為去年特別把最重要的旗艦手機產品Ascend D1用於電商渠道銷售,專門由華為商城來推,最具人氣的手機榮耀四核也是最先的電子商城銷售。
“我們的電商已經贏利了。”老余說起這個很興奮,據稱,華為終端利潤增長70%。余承東強調,華為以前不擅品牌和渠道,2013年會有重大變化,“收縮產品數量、強化精品策略、提升產品的用戶體驗、提高盈利能力,以及加強對渠道的把控、打擊亂價行為。 ”
所謂精品戰略,余承東表示,華為終端首先要縮減產品線,避免“機海戰略”,將主要的精力用於少數幾款機型。在深圳南山區威新軟件園的華為終端公司,余承東展示了他見客戶時務必帶著的黑色手機夾子,裡面有多款華為最新手機。
“在核心產品層面,我們每年只會推幾款重磅級手機,不會再'自己打自己'。”據余承東透露,華為今年中期會推出一款“震驚世界”的高端手機,比蘋果iPhone 5和三星Galaxy S4產品架構上都要領先一年。
雖然這款手機還沒有問世,但已經有歐洲主流運營商CEO在看到試驗機後當場拍板下單,“被這款產品驚到了”。余承東表示,這就是華為終端“讓大家期待”的產品“核彈”,一定要有顛覆性的創新。
華為終端今年目標收入90億美元,其中智能手機出貨量6000萬部,同比增幅分別為20%和87.5%,壓力依然巨大。
國際品牌並不好做
“過去的一年,我們從白牌ODM轉到華為自有品牌,從低端產品擴展到中高端產品,從功能機轉到智能手機,其實我們做的調整也非常大。”余承東認為,在品牌方面,華為過去一年最大的變化就是“過渡”。
“為運營商定製手機時,我們在歐洲有15個客戶,去年我們做自有品牌,運營商並不認可,客戶只有一個了。不過,到去年底,運營商也看到了開放市場的大勢所趨,加上華為手機的品質,我們的歐洲運營商客戶又變成了14個。”邵洋說起來雖然看似輕描淡寫,但這一過程其實驚心動魄。
運營商非常需要一個全心全意為它著想的手機合作夥伴,既推動其業務發展,又不威脅運營商對用戶的控制欲。而強勢如蘋果的“掠奪式”合作讓法國電信、Telefonica這些歐洲運營商非常頭疼,可又不能不與蘋果合作。
邵洋說道,當華為開始像蘋果一樣做自己的品牌時,運營商一時無法接受。“華為在品牌建設上,其實是在走鋼絲,是在玩平衡。既要有消費者市場的影響力,但這個影響力又不能讓運營商感覺到太大的威脅。”
從無法接受到逐步認可,華為基本實現了品牌過渡,達到的結果就是既保有運營商定製手機市場,同時保有自己的品牌。
但在消費者市場上,華為將採取何種營銷策略?還會不會推出去年“老人與馬”的電視廣告?在品牌建設上,華為經過2012年引發諸多爭議的“老人與馬”的廣告之後,現在變得比較務實。
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華為在品牌宣傳上相對沉寂,“想好了再出手。”萬飚認為,對消費者的品牌建設應該落實到用戶層面以及服務層面。
“炮轟”蘋果三星小米聯想HTC
余承東從來都把蘋果和三星當成華為瞄準的兩個目標。
對於蘋果,“喬布斯之後,蘋果的創新乏力。iPhone5的屏幕太小,消費者越來越不滿意,但它的攝像頭卻是全世界最好的,這需要我們學習。”
“三星產品的塑料感太強,如果我們的材質比它好,但價格比它還低,不信我們賣不過它。”面對三星,余承東毫不客氣,他還強調,三星在廣告上砸了很多錢,一部手機售價有14%-18%都是廣告費用。
小米靠玩營銷取勝、聯想則是渠道見長,那HTC呢?老余對HTC的調侃更直接:“試用過HTC的四核手機One X之後,明顯覺得它的電池太不耐用了,相比而言還是自家的四核手機Ascend D Quad給力。”
那你華為手機呢?老余鐵嘴鋼牙,絕對自信:“ 華為手機越來越好,但渠道和品牌還需要建設,我們一定要成為手機前三名。”
經過幾年的競爭,手機硬件比拼已經有了基本模式,下一步手機的重點則是軟件。目前華為手機軟件整合了之前的互聯網部門,軟件能力增速明顯。華為終端雲業務部全球UI設計總監潘欣業表示,谷歌Android原生操作系統偏工程師化、有些複雜,華為把用戶不常用的功能都隱藏起來,同時不妨礙發燒友使用,力圖把簡單易用性做到極致,把功能強大隱藏起來,在消費者情感體驗上超越對手。
華為有大型的“2012實驗室”,除包括照相技術、視頻技術、數據挖掘等超前研究工作都在進行外,華為手機還要更加理解用戶的情感體驗,更加安全智能。在華為雲業務部總裁黃冀看來,軟的實力是智能手機企業未來必須加強的方向。
今天早上看到微博上有人說,雷軍以及老羅開始引導手機產品競爭走向軟件、UI的方向,但嬛嬛姐認為,這一說法並不盡然。事實上,3月初採訪余承東以及華為團隊,也是70%的時間在說軟件、UI設計,以及雲支持。
只不過,華為說的過程沒有精心策劃,太低調,不如雷軍和老羅來得聲音大,聲勢大,所以,受眾聽不到。下次華為讓你們的UI設計大師,也給外界來一場洗腦禮。
華為不是想打造高端品牌嗎?那你還需要引導產業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