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陳碧芬╱台北報導】
渣打集團執行董事暨亞洲區行政總裁白承睿(Jaspal Bindra)昨(14)日指出,台灣對人民幣的接受度高於新加坡、且儲蓄率高於香港,台灣的銀行有很大的機會和能力變成最大的境外人民幣理財中心,在DBU(外匯指定銀行)開放人民幣業務後,預估資產年底可望達人民幣1,000億元,未來台灣更可望成為全球最大的境外人民幣財富管理中心。
渣打集團執行董事白承睿看好台灣,將成最大境外人民幣財管中心。圖/顏謙隆行政院政務委員薛琦針對台灣會不會取代香港、新加坡,成為境外人民幣中心指出,這不是零和問題,而是百分比的問題,過去台灣沒有拿到的機會應該會回來,也會讓整體的人民幣區域市場愈來愈大。
薛琦籲,台灣可盡快與上海證交所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可建立指數追蹤,並開放成立ETF(指數股票型基金),讓雙方可以互相交易,也讓台灣建立人民幣的資產池,讓台灣成為境外人民幣中心,且不單只有銀行,連同證券也有成效。
他指出,台灣金融產業過往都是「肥水落入外人田」,從金融業佔國內產值(GDP)比重的變化來看,肥水落入香港,讓香港受惠,現在藉由開放人民幣,要讓肥水不落外人田,把屬於台灣的商機找回來;3月底大陸銀監會主席尚福林預計將來台,雙方未來溝通管道會愈來愈方便,創造出好環境。
渣打集團首席行政總裁冼博德表示,人民幣交易大增,人民幣短期存款成長7倍,台灣可望參與成立人民幣交易中心,優勢來自台灣科技創新能力、和與大陸相近文化。
| 歡迎光臨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https://apk.tw/)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