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標題: 付費買流量谷歌你該感到羞恥 [打印本頁]
作者: aas54432 時間: 2013-1-20 15:41
標題: 付費買流量谷歌你該感到羞恥
據國外媒體報導,一直以來,谷歌(微博)都是網絡中立性(net neutrality,注:指一處免費為社區提供的寬帶網絡,應對多數人配屬的設備和使用的通訊模式保持中立,且不因一種通訊而降低另一種通訊的服務等級)的擁護者,但它付錢讓Orange疏通自己在其移動網絡上的流量一事曝光後,遭到了很多業界人士的譴責。以下是著名科技媒體GigaOm的評論:
對不同的人來說,網絡中立性有著不同的含義。一些人認為分層接入定價(tiered access pricing)是爭論的關鍵點,其他人則更關心“為了讓網絡運營商給自己帶來流量,內容供應商必須付錢給網絡運營商”這個做法。
谷歌付錢給法國電信-Orange,以便能把自己的數據更好地傳輸給用戶。目前尚不清楚谷歌付了多少錢,交易的具體條款又是什麼,但在很多人看來,谷歌的做法已經越過了一道雷池。為什麼這件事如此嚴重呢?
谷歌在獎勵貪婪
建設可以支持數據流量爆炸式增長的現代化移動網絡成本太高,這是電信運營商非常喜歡抱怨的一件事——但事實上,移動寬帶目前已經是運營商們的搖錢樹了。一些歐洲運營商甚至嘗試(失敗了)在全球範圍內禁止網絡中立性,以便讓內容供應商付錢給它們,讓其流量以一種可用的狀態抵達消費者處。
但是這是沒有必要的。運營商們已經通過數據傳輸賺了大錢,包月用戶和按流量付費的用戶在付錢給它們。同時,內容提供商也支付了提供數據的費用——通過付錢給它們自己的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和像Akamai這樣的內容分發網絡,以及建設內部傳輸網絡的方式。
如果運營商想在這之外賺更多的錢,那它們理應提供額外的價值作為回報。但這個事件中,情況並不是這樣。Orange網絡上一半的流量都來自谷歌,顯然谷歌有助於推動和發展Orange公司的業務,還要它付錢是說不過去的。
谷歌正在背棄自己的原則
谷歌前掌門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2006年時曾說過:“如今的互聯網是一條信息公路,任何人——無論是大企業還是小公司,傳統業務還是非傳統項目——都有平等的機會。但是,電話和有線電視寡頭們控制了幾乎所有的互聯網接入服務,他們希望能掌握'誰能計入高速通道,誰的內容可以被最先最快看到'的決定權。他們希望採用分層模式,阻擋那些付不起錢的公司的道路。”
差不過6年半之後,谷歌的立場已經發生了改變。引起這種轉變主要因素是Android,它讓谷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身兼兩種身份:既是內容提供商,又是平台供應商。
最大的獲利機會是在新興地區,比如非洲,那裡的人正在拋棄功能手機,購買低價智能手機。Orange 公司首席執行官斯特凡·理查德(Stephane Richard)在洩露跟谷歌的秘密交易時,清楚地表明,Orange 在非洲的強勢地位給了它籌碼,讓它從谷歌的口袋裡掏出錢來。換句話說,谷歌只有在無損自身利益的情況下,才會堅持原則,而在這個過程中,谷歌損害了其他內容供應商的利益。
谷歌損人利己
施密特在2006年的那次演講說得很明白,網絡中立性的主要好處是,大企業和小公司都能平等地享受信息高速公路。他還說,違背網絡中立性所導致的混戰“會把創新精神和自由開放的市場置於危險境地。”
這裡的關鍵詞是“進入壁壘”。如果谷歌付錢給像Orange這樣的運營商,讓它們給自己疏通流量,那麼Orange 就會理直氣壯地要求其他內容供應商也照此辦理。就算Orange不這麼做,畢竟電信網絡容量是有限的,給谷歌疏通了流量,別的公司就會遇到堵塞,這是一個“總和為零”的狀況。
換句話說,谷歌不僅為未來的移動創新者提供了一個糟糕的先例,而且它也使得Orange網絡上的總體服務質量降低的可能性增大了——谷歌做這一切,就是為了維持自己的服務質量。
谷歌這樣做可能不是為了故意打壓潛在的競爭對手,但這個做法確實產生了這樣的效果。僅僅為了這個原因,谷歌就應該感到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