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標題:
MIT發現第三種磁性可造量子計算機?
[打印本頁]
作者:
游幃翔
時間:
2012-12-29 10:28
標題:
MIT發現第三種磁性可造量子計算機?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ti (9).jpg
(129.05 KB, 下載次數: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12-29 10:28 上傳
麻省理工學院(MIT)近日展示了一種全新磁性的存在,證實了早先的預言。
在此之前,我們只知道兩種磁性:“鐵磁性”(Ferromagnetism)就是條形磁鐵、指南針裡的磁性,幾個世紀前我們的祖先就了解它了,同性相斥異性相吸,內部所有原子的磁運動或者磁性方向是相同的;“反鐵磁性”(Antiferromagnetism),金屬和合金內部的磁場,原子磁運動方向相反且互相抵消,從而可以有序地排列,硬盤磁頭就是基於這種原理的。
反鐵磁性的預言和發現讓Louis Neel、Clifford Shull分別在1970年、1994年贏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而後者就是MIT的一名教授。
而新發現的第三種磁性叫做“量子自旋液體”(Quantum Spin Liquid/QSL),來自一種從礦物中提出的固態晶體“herbertsmithite”,但磁性卻很像液體裡的分子,內部每個粒子的磁方向都是持續混亂的。
MIT物理學教授Young Lee指出:“我們證明了,磁性還有第三種基礎狀態。材料內部的磁方向毫無秩序,或者說沒有固定的磁矩,但(粒子)之間有強烈的相互作用,而且因為量子效應,它們不會固定在某個的地方。”
雖然很難直接測量或者證實這種特殊磁性狀態,不過MIT聲稱他們得到的是最強有力的實驗數據,完全可以將理論模型證明為現實物理系統。
普林斯頓大學教授Philip Anderson 1987年第一次提出了這種新的磁性概念,認為它可能會和高溫超導體有關。Young Lee表示:“從那之後,物理學家就一直想得到這種狀態,但直到最近幾年我們才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Young Lee和他的同事花了十個月的時間,在去年成功得到了一塊足夠大、足夠純淨的herbertsmithite,然後就一直在鑽研它的屬性,並最終驗證了QSL磁性的存在,期間還使用了中子散射(neutron scattering)技術進行測量。
接下來大家應該會問,這種新的磁性會有什麼用?前言物理理論轉換成實際應用成果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這次也不例外。研究人員指出,這一發現可能會帶來數據存儲(新型存儲器)、計算機通信(遠程量子纏繞)的重大突破,造就新型量子計算機,或者實現真正的高溫超導體——可在常溫而非零下200℃下工作的超導體。
來源 香港新浪科技
歡迎多回覆..可得不少鑽...
1. 因樓主要求,此帖於元旦關閉 :
[芥末日筵席:浩劫重生] 個人創作──明天過後
2.
【世界末日分享】諾亞方舟+回帖獎勵+感謝文
3. "
【Android 新聞&即時新聞】聯合""萬鑽""獎勵活動..
"
歡迎大家踴躍加入 群組 內的 "
韓流瘋
"(<<可直接點連結),
韓流瘋
不定期會有些小活動...歡迎踴躍參與...
*****其他-福利
2013.01.01~2013.01.22 :
""萬鑽""獎勵活動..
2013.01.01 (第40波) :
於韓流瘋
2012.12.28 (第39波) :
人人回帖送鑽,送完為止
2012.12.27 (第38波) :
人人回帖送鑽,送完為止
2012.12.25 (第37波) :
人人回帖送鑽,送完為止
<如須查詢更多相關內容,請自行爬文>
**以上報告完畢**
如果可以的話,幫我評個分數或是送一多花給我^^
您的評分與鮮花,是我下次再發帖的原動力
謝謝~
歡迎光臨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https://apk.tw/)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