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十大城市的實地探訪表明, Apple 人氣遠勝任何競爭對手。
導語:路透社撰文稱,雖然投資者擔心,流動設備領域的競爭加劇將對 Apple 的業績造成影響,但對全球十大城市的實地探訪表明, Apple 在線下零售渠道的人氣遠勝於任何一個競爭對手。
以下為文章全文:
消費者熱捧 Apple
Apple 股價或許因為投資者對競爭加劇的擔憂而出現下跌,但在全球十大城市中, Apple 零售店的客流,以及iPhone和iPad購買者的態度表明,消費者並不認同這種負面觀點。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將平板電腦和其他流動設備列為購物季的禮品採購清單,路透社對悉尼、西雅圖、帕羅奧爾托、上海、班加羅爾、新加坡、巴黎、倫敦、墨西哥城和波士頓的 Apple 消費者和零售店員工進行了採訪,深入瞭解他們的心聲。
上週, Apple 零售店和各大電子零售商都迎來了熙熙攘攘的客流,而微軟設在美國的臨時時尚店雖然也在賣力推銷Windows 8和Surface平板電腦,但人流量卻遠不及前者。
Samsung 似乎也在積極推廣,在各大城市的零售店中挂起了標語,推廣該公司的Galaxy產品和其他設備,很多店內甚至專門安裝了大螢幕來加強宣傳效果。此舉也的確吸引了用戶的關注,但只有新加坡和班加羅爾的多數受訪者表示,會將 Samsung 作為首選。
與此同時, Nokia 似乎已經退出了這場零售大戰的一線陣營。亞馬遜Kindle Fire同樣曝光率不高,但該公司將主要推廣精力都投入到網購市場。
Apple 及其競爭對手都卯足了勁兒爭奪各種廣告資源,紛紛動員自己的員工奮力吸引消費者,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內,爭奪全球各地商場中蜂擁而至的購物者。
用戶忠誠度最高
當歐洲、亞洲和美國的消費者權衡更換設備的利弊時,產品忠誠度似乎成了 Apple 的第一道防線。
在消費者看來,iTunes中現有的音樂和視頻庫,以及 Apple 那簡單易用的用戶體驗,是他們堅持使用iPhone和iPad的最大理由。
27歲索希爾‧阿藏(Soheil Arzang)在帕羅奧爾托讀法律,他說:“我剛剛教會我奶奶用iPhone。她77歲了,不會英語,只會說波斯語。Windows PC的按鈕太多,讓人摸不著頭腦。我已經把我的父母都變成了iPhone、Mac和iPad用戶。”
“我父親以前會去 BESTBUY ,但他現在只會說,‘咱們去 Apple 零售店吧。’”阿藏在 Apple 總部附近的一家零售店門口說。
在巴黎,62歲的攝影師麥克斯‧塞維尼(Max Cevenne)最近丟了一台iPad,他正在向售貨員諮詢, Samsung 的10英吋Galaxy平板電腦能否兼容他家裡的PC。
“ Samsung 吸引我是因為它可以兼容SD卡,軟硬件也更加靈活。”他在聖拉扎爾附近的FNAC電子商店接受採訪時說,“但我最終可能還是會選擇iPad,因為我已經使用了其他 Apple 產品,這樣可能更簡單一些。”
在英吉利海峽的對岸,在倫敦John Lewis百貨店裡,喬安娜‧薩金特(Joanna Sargent)把目光投向了亞馬遜Kindle Fire,但由於她已經給兒子們買了3台iPad mini,所以最終可能還是會選擇熟悉的產品。
“我想過購買其他平板電腦,不過,雖然硬件價格更低,但所有東西都要重新購買。”她說,“我們得重新購買所有的音樂,這都得考慮到。”
家住牛津郡的鐵路工程師約翰‧歐文(John Owen)也認可這一觀點:“ Apple 已經俘虜了我。”
全球廣受追捧
雖然剛剛誕生3年,但平板電腦已經成為很多人必不可少的產品。在美國益普索(Ipsos)12月8日至12月11日展開的調查中,1330名受訪者中有三分之一考慮購買一款平板電腦。
在已經有個人傾向的受訪者中,42%傾向於iPad或iPad mini,16%傾向於Kindle Fire,還有14%傾向於 Samsung Galaxy,只有4%考慮微軟Surface。
自2007年發佈iPhone和2010年推出iPad以來, Apple 已經引領了流動行業的變革。但包括 Samsung 、 Google 、亞馬遜和微軟在內的競爭對手也在逐步進軍這一領域。根據市場研究公司IDC的數據,iPad今年占到全球平板電腦銷量的54%,到2016年有可能下滑至50%。
自9月以來,由於擔心競爭加劇, Apple 股價已經縮水四分之一。
Apple 似乎在全球各地的零售店和購物中心展開了全面推廣。在墨西哥城,Sanborns和Iusacell等零售商的店內外都貼有該公司的logo。雖然 Samsung 曝光率很高,但一家商店的員工卻表示,他每週大概仍能賣出15台iPad。
“iPad mini剛一進貨就賣光了。我們上週進了42台,這周進了32台,幾乎都是一上架就被搶購一空。很多人都是買來送禮的。”他說。
數據顯示,墨西哥有8850萬手機用戶,但只有1500萬擁有智能手機。得益於這種龐大的潛力,該國也成為 Apple 、 Samsung 和其他企業爭奪的典型市場。
根據Gartner的統計,印度的手機銷量第三季度增長了47%,iPhone仍是該國用戶爭搶的對象,很多型號都已被搶購一空。
但Android也在逐步吸引越來越多的用戶。在科技氛圍濃厚的班加羅爾,價格親民的手機廣受歡迎,取代了流行一時的 Nokia 功能手機。
對很多印度人來說,iPhone和iPad的價格都很高,但卻絲毫沒有影響人們的興致。只逛不買的消費者不斷湧入貼滿 Samsung 廣告的電子賣場,但目的卻是為了一睹 Apple 產品的風採。
“買 Apple 得多花錢,但如果考慮到整個 Apple 生態系統的易用性,這些錢還是值得的。”29歲的卡西克‧文卡塔拉曼(Karthik Venkataraman)說。
封閉性引人擔憂
但這種用戶黏性也令很多人望而卻步。“我希望能在不同設備間同步。”17歲的北倫敦學生切尼勒‧布蘭德福德(Chenelle Brandford)說。
新加坡StarHub店內的 Samsung 專櫃前擁擠不堪,很多人都在試用該公司的最新一代Galaxy Note 2手機。
“我不想被 Apple 的生態系統束縛住。”一位顧客說,他最近剛剛買了一部LG生產的Android手機。
在上海市中心的一家大型電子賣場內,多數平板電腦購買者都首選iPad,但 Samsung 也有一些粉絲。
“我不喜歡iPad,因為用起來太不方便了。沒法直接拖拽文件,必須要用iTunes。”26歲的失業青年王大柳(Wang Daliu,音譯)說,“iPad是一個封閉的系統,限制了它的功能。”
由於亞馬遜、 Google 和微軟的多數平板電腦都通過線上銷售,因此在採訪過程中,這些產品被提及的頻率遠不及 Apple 和 Samsung 的設備。
這些公司也都在打造自己的生態系統,但卻都未能像 Apple 那樣成功創造一套簡單易用的封閉環境,為用戶提供應用、音樂和其他內容。
微軟表現欠佳
由於擔心PC銷量下滑,微軟也於今年10月推出了自主設計的Surface平板電腦,希望與iPad一較高下。
這家全球最大軟件公司尚未披露Surface的銷售數據,但這款產品目前獲得的評價喜憂參半,而且在某些國家只能通過微軟自己的零售店和網絡渠道購買。本週二,微軟宣佈將從本月起擴大Surface的銷售渠道。
在波士頓的一個購物中心裡,在上週的工作日期間,微軟零售店與隔壁的 Apple 零售店的客流量對比為1:9。在帕羅奧爾托,40歲的賈維爾‧桑切斯(Javier Sanchez)退回了不久前購買的Surface。
“在iPad中只需一步就能完成的事情,在Surface中卻需要兩三步。你打開iPad,一切都準備就緒了。”他說。桑切斯還擁有一台Mac和一部iPhone。
在微軟的老巢西雅圖,情況似乎也好不了多少。 BESTBUY 的一位銷售助理說,微軟已經向他詢問過Windows 8的銷售情況。
“很多微軟的人都來問我賣得怎麼樣。”他說,但他並未透露詳細信息。
在被問及32GB和64GB的Surface是否還有存貨時,另外一名銷售助理笑著說:“都多著呢!”
Apple 可能要到明年1月發佈財報時才會披露購物季的數據,但現在,果粉們已經提前替它宣佈了。
“我們對 Apple 熟悉得多。”琳達‧詹金斯(Linda Jenkins)在倫敦Carphone Warehouse接受採訪時說。他的丈夫沃恩(Vaughan)插話道:“但他們還沒有左右我們!”(書聿)
來源 香港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