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標題:
安卓成長的幕後推手
[打印本頁]
作者:
kimiko
時間:
2011-8-18 09:45
標題:
安卓成長的幕後推手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a1.jpg
(16.88 KB, 下載次數: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1-8-18 09:45 上傳
谷歌公司(Google Inc.)125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Motorola)﹐促成這筆交易的核心人物是硅谷工程師安迪•魯賓(Andy Rubin)﹐他用六年時間使無線市場重新排序﹐並讓互聯網巨頭谷歌成了該市場的主要角力者。
今年48歲的魯賓不僅改變了谷歌的組織架構﹐也成為該公司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在他的領導下﹐安卓(Android)操作系統已成為使用最廣泛的智能手機軟件﹐並驅動著很多公司的平板電腦。使用安卓系統的智能手機數量超過了蘋果公司(Apple Inc.)和諾基亞公司(Nokia Corp.)生產的智能手機。
魯賓的成功使得谷歌的搜索引擎和數字廣告業務在移動互聯網界迅速擴張。此外﹐魯賓在為谷歌招賢納才方面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他聘請的人才包括蘋果前編程員赫茲菲爾德(Andy Hertzfeld)﹐後者幫助研發了谷歌的新社交網站Google+。
當谷歌的聯合創始人佩奇(Larry Page)今年4月出任谷歌首席執行長時﹐魯賓也被擢升為公司高級副總裁﹐成為18個高級副總中的一員。知情人士說﹐魯賓的運勢在繼續上升﹐在週一宣佈經他參與的谷歌收購摩托羅拉移動公司(Motorola Mobility Holdings Inc.)這個消息時達到頂峰。
瞭解這筆交易的人說﹐谷歌收購摩托羅拉的動機之一是希望進行產品設計﹐而不僅僅是提供驅動這些產品的軟件﹐這樣就可獲得其對手蘋果在推出iPhone和iPad後所享有的那種影響力。
這將給魯賓帶來一個展現自己實力的機會。多年來﹐他曾為多個初創企業設計產品﹐其中一個企業在1997年被微軟(Microsoft Corp.)收購﹐不過之後便失去了鋒芒。
谷歌拒絕讓魯賓接受採訪。
同事說魯賓特別喜歡鼓搗小玩意兒﹐總是試圖預測行業變化﹐但同時也熱愛諸如寫軟件代碼等具體工作。他們還說﹐魯賓是個要求很高的老板﹐有時可能很難共事﹐由此導致安卓的團隊成員流動性和倦怠度較高﹐甚至一度出現過高層人員“人去樓空”的危機。移動市場的其它公司雇員私下里說﹐魯賓對於使用安卓軟件的手機製造商在產品設計方面施加了太多影響。
但這些同事也說﹐魯賓對自己有著幾百名員工的團隊十分忠誠和慷慨。大約每過半年﹐魯賓就會在自己家里召開聚會﹐邀請員工參加。魯賓的家和谷歌一樣﹐都位於美國加州山景城。知情人士說﹐2008年秋季第一部安卓手機問世﹐按照合同﹐魯賓將獲得數百萬美元的酬勞﹐他從這筆錢中拿出一部分發給了所有團隊成員作獎金﹐這是谷歌第一次有人這麼做。這位知情人士說﹐團隊成員收到的獎金為1萬至5萬美元不等。
與魯賓經常共事的親密好友帕爾曼(Steve Perlman)說﹐魯賓最喜愛的個人娛樂就是製作機器人。他與魯賓在上世紀80年代結識﹐當時他們都供職於蘋果。魯賓是紐約人﹐他硅谷的家里滿屋子都是機器人。他在2005年把名為Android Inc.的初創企業賣給了谷歌﹐從這個名字就可看出魯賓對機器人的酷愛程度。
魯賓長期致力於手機的研發﹐早在2003年他就開始研發安卓系統﹐卻為資金問題而苦苦掙扎。有一次他要靠帕爾曼出資來為辦公室付租金。
安卓之所以吸引了谷歌的注意﹐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魯賓之前曾與谷歌的創始人佩奇和布林(Sergey Brin)見過面﹐兩人都是Sidekick手機的粉絲﹐而魯賓曾在早先經營一個名為Danger的初創企業時幫助研發過這款手機。谷歌收購安卓震驚了硅谷。當時的安卓只有魯賓和其他幾位員工。不過谷歌沒有披露做這項收購意欲何為。
在2005年至2007年間﹐安卓基本上是谷歌的一個秘密項目﹐其任務是為智能手機創建一個最新操作系統﹐讓這些手機可使用強大的互聯網應用軟件並打破無線運營商的束縛。當時﹐智能手機上能裝什麼應用軟件由電信運營商說了算。
微軟向使用其手機操作系統的設備生產商收取費用﹐谷歌則不一樣﹐它打算免費贈送安卓軟件﹐相信可以通過手機在線廣告收回投資。安卓的開源開發計劃讓谷歌以外的程序員也能夠幫助提升這款軟件。
到2007年﹐在手下有100來名工程師的時候﹐魯賓開始與合作伙伴談判開發第一部安卓手機的事情。當時谷歌還在為仍未公開的蘋果iPhone開發網絡搜索和谷歌地圖等移動應用軟件。蘋果在當年6月份才發佈iPhone。
知情人士說﹐2007年年中﹐LG電子(LG Electronics Co.)退出了開發第一款安卓手機的協議﹐這讓魯賓受挫。魯賓隨後求助於名不見經傳、已為微軟開發出一款手機的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HTC Corp.)。他還跟T-Mobile USA和高通公司(Qualcomm Inc.)達成了協議﹐由T-Mobile提供手機的無線網絡套餐﹐高通提供手機的微處理器。
隨著iPhone的推出﹐蘋果成了一個重要的競爭對手﹐但它也為安卓帶來了幫助。由於其他手機生產商開發自有操作系統遇到困難﹐iPhone的火爆銷售刺激它們紛紛採用安卓。
到11月份﹐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 Co.)、摩托羅拉和LG都加入了谷歌的“開放手機聯盟”。這是一個由30多家手機生產商、運營商和應用軟件公司組成的團體﹐它們都說要參與安卓手機的開發。
在東京的一場新聞發佈會上﹐當被問到對這個聯盟有何回應時﹐微軟CEO鮑爾默(Steve Ballmer)差點笑了出來。他說﹐我們有許許多多的客戶﹔歡迎它們加入我們的世界。(目前微軟在智能手機操作系統領域只佔非常小的市場份額。)
第一部安卓手機G1在2008年秋季推出﹐評價不高﹐但還是給手機生產商和運營商留下深刻印象﹐於是它們開始跟魯賓接觸。一位知情人士說﹐谷歌山景城園區44號樓的安卓總部開始成為手機CEO們的朝聖地﹐企業高管有時會與競爭對手的管理人士在同一屋子里尷尬相遇。
2009年夏季﹐時任Verizon Wireless CEO的麥克亞當(Lowell McAdam)造訪44號樓﹐此舉鞏固了安卓手機的市場優勢地位。當年秋天﹐摩托羅拉和Verizon Wireless發佈Droid手機並由後者發起一場盛大的營銷攻勢﹐這引發了新一輪的安卓手機熱。這款手機及其後續版本很受消費者歡迎。
這些知情人士說﹐2009年中期﹐在開發安卓系統的員工仍然只有150名左右的時候﹐魯賓決定成立一支專職業務團隊──在工程師和商業經理人分屬不同組織的谷歌﹐這是一個聞所未聞的想法。在谷歌時任CEO施密特(Eric Schmidt)支持下﹐魯賓創建了谷歌第一個“業務單元”。從那時候起﹐包括Chrome遊覽器團隊在內的其他團隊也成了業務單元。
並不是一切都很順利。2010年年初﹐魯賓希望直接向消費者出售由宏達生產、谷歌貼牌的智能手機Nexus One﹐結果谷歌在把其賣手機的網站與運營商用於付費和信用查詢的系統相連接時遇到了障礙﹐當時還出現了其他一些問題。
一位知情人士說﹐在安卓團隊內部﹐Nexus One的失敗非常讓人失望。魯賓當時接受採訪說﹐谷歌這筆投資“不虧不盈”。
但隨著手機生產商繼續生產出更好的安卓手機﹐整個安卓戰略開始奏效。
一位知情人士說﹐2010年秋季蘋果CEO喬布斯(Steve Jobs)對魯賓和安卓團隊其他成員大加抨擊的時候﹐後者興高採烈。喬布斯在一場發佈蘋果公司收益情況的電話會議上說﹐安卓系統是有問題的﹐因為用戶和TweetDeck等應用軟件開發商不得不應付一大堆不同版本的安卓系統。
但TweetDeck的CEO道茲華斯(Iain Dodsworth)卻在自己的博客上為安卓說好話。他說﹐喬布斯說的這個問題不難解決。
作者:
fishbomb
時間:
2011-8-18 13:10
原文作者:Amir Efrati
原始網址:
http://chinese.wsj.com/big5/20110818/atc073133.asp?source=whatnews
作者:
kee3589
時間:
2012-1-21 20:16
thank.....................
歡迎光臨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https://apk.tw/)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