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標題:
科技硬體浪潮另有玄機:服務與內容成創收管道
[打印本頁]
作者:
游幃翔
時間:
2012-11-12 18:42
標題:
科技硬體浪潮另有玄機:服務與內容成創收管道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ti (12).jpg
(35.65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11-12 18:41 上傳
導語:美國沃頓商學院旗下電子雜誌《沃頓知識在線》週三撰文稱,雖然微軟和亞馬遜等傳統的軟件和服務公司都在進軍硬件市場,但他們只是希望以硬件為載體,出售更多的軟件。這就勢必降低硬件的價值,導致硬件升級這一傳統的科技企業創收渠道逐漸收窄。在這樣的背景下,實現硬件與軟件和服務業務的整合才是大勢所趨。
以下為文章全文:
硬件浪潮另有玄機
最近幾週,亞馬遜、微軟和 Apple 相繼推出了各自的新款平板電腦──Kindle Fire HD、Surface和iPad mini。但即使是當亞馬遜CEO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宣傳新款Kindle Fire的硬件配置時,他也毫不諱言該市場的關鍵不在於硬件本身,而在於企業如何通過額外的服務和購買行為吸引硬件用戶。
科技公司如今都將購買平板電腦視為與用戶關係的開始──這種關係將跨越多個平台和多種內容,用戶會按時支付訂閱費,或購買應用、音樂、電影和電視節目。倘若這家公司相信未來能夠獲得回報,便可以通過後續服務抵消出售硬件產生的虧損。
但沃頓法律研究與商業倫理教授安德里亞‧麥特維辛(Andrea Matwyshyn)卻表示,要完成這種轉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當下,這種模式僅限於少數企業。”她說,“這種服務模式的確適合亞馬遜,畢竟它的圖書和流媒體電影、電視內容很豐富。但對於缺乏內容的企業而言,挑戰卻大得多。”
麥特維辛指出,另一方面,隨著業務更加多元化的企業不斷開拓新的硬件設備商業化模式,戴爾、惠普和聯想等單純專注於硬件市場的企業卻在面臨利潤率的下滑。她指出,得益於軟件的整合、廣泛的應用選擇和多達1億的iPad裝機量,使得 Apple 成為了唯一一家仍然能夠以高價出售硬件的企業。 Apple 已於10月23日發佈了7.9英吋iPad mini,因此iPad用戶還將繼續增長。但相比於iPad mini 329美元的起價,8.9英吋的Kindle Fire HD起價僅為299美元。
尋找補貼模式
但亞馬遜和其他競爭對手也在面臨挑戰,必須尋找各種方式來補貼商業模式。對亞馬遜而言,模式很清楚:出售Kindle Fire,借此推動商品銷量。據貝佐斯透露,Kindle用戶通過該網站購買內容和商品的意向高於非Kindle用戶。
“我們希望在任何價位都擁有最優秀的平板電腦。”貝佐斯9月6日在加州聖塔克拉拉的媒體發佈會上說,“創新不會止步於硬件……我們不想在人們購買我們的設備時賺錢,而是希望在他們使用我們的設備時賺錢。如果有人購買了我們的設備,然後將其束之高閣,那我們就賺不到錢了。”
貝佐斯認為,圍繞著硬件賺錢的時代已經結束。他補充道,消費者應當脫離這種升級硬件的單調模式,而這恰恰是很多科技公司賴以生存的法寶。亞馬遜的方法是以等於或低於成本的價格出售硬件,通過縮減功能來壓縮成本,然後在用戶的使用過程中賺錢。貝佐斯指出,硬件很重要,因為它能體現競爭力,但硬件參數不應成為吸引消費者購買一款設備的原因。
亞馬遜會邀請Kindle用戶註冊年費79.99美元的“金牌服務”,從而為他們提供內容廣泛的在線流媒體視頻庫。在購買實體商品時,金牌會員還可以享受兩天送達服務。從本質上講,亞馬遜將Kindle視為其電子商務業務的零售點。據市場研究公司UBM Techinsights測算,亞馬遜的平板電腦售價頂多與材料成本持平,甚至更低,這也導致Kindle本身成為一款無法盈利的產品,甚至會帶來虧損。
沃頓市場營銷教授埃里克‧布拉德羅(Eric Bradlow)是亞馬遜Kindle Fire案例的聯合作者,他說:“亞馬遜之所以出售自己的設備,是因為如果其他廠商控制了這種設備,那就相當於控制了入口。通過向消費者推廣亞馬遜自己的設備,你便可以掌握第一切點。這種關係從亞馬遜開始。”包括微軟和 Google 在內的其他企業,也在探索各自的戰略,希望在首次購買行為之外,借助硬件賺取收入。
目前還不清楚傳統硬件廠商如何適應這種新趨勢。據市場研究公司IDC測算,第三季度全球PC銷量下滑8.6%,至少部分源於平板電腦的熱銷。“惠普和戴爾這樣的公司將會身處窘境。他們的利潤率已經開始萎縮。”沃頓知識在線科技與媒體編輯肯德爾‧懷特豪斯(Kendall Whitehouse)指出,“對於純硬件企業而言,市場越來越有挑戰。”
服務與訂閱的誘惑
曾幾何時,消費者的忠誠僅限於特定的硬件,但如今,他們更有可能鍾情於某些服務和平台。“這些公司都試圖突出自身的差異性,以較低的成本為自己的平台吸引用戶。”沃頓管理學教授大衛‧許(David Hsu)說,“這些公司都在努力回答一個問題:吸引用戶到你的平台上究竟有什麼價值?”
根據懷特豪斯的說法,很多科技公司的最終目的是為部分服務構建訂閱用戶基礎。“訂閱模式很有吸引力,”他指出,“無論是軟件、媒體還是服務,訂閱模式的發展動力都很強。”這種模式可以提供穩定的收入來源。
微軟CEO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最近表示,Windows 8的發佈就是該公司為整合音樂、視頻、遊戲和應用服務所作的努力。微軟還計劃以訂閱模式出售Office桌面辦公軟件和SkyDrive存儲服務。分析師對Windows 8的前景莫衷一是,主要是因為在各大企業都在努力推廣新設備的當下,該系統卻要強迫用戶花時間適應新界面。
沃頓法律研究與商業倫理教授凱文‧沃巴赫(Kevin Werbach)認為,在微軟的案例中,加強服務與訂閱模式或許對提升收入幫助不大。“微軟的問題在於大數定律。”他指出,“他們已經很成功了,地位也已經確立了很長時間,因此需要找到11位數的機會才能引導他們向積極的方向發展。這種機會不多,單純的軟件不太可能提供這樣的機會。”
另一方面,沃巴赫也補充道,微軟的優勢是控制著Windows這個軟件平台,可以將其整合到自主開發的Surface平板電腦或Xbox視頻遊戲系統中。微軟的規模使得該公司能夠承受住虧損,等待各種產品找到新的模式。例如,Xbox雖然已經盈利,但在此之前卻經歷了多年的虧損。
專家認為, Google 同樣需要通過潛力巨大的機遇推動收入增長。這家搜索巨頭可以通過7英吋的Nexus平板電腦銷售廣告,而且還發佈了Google Play商店來銷售電子書、音樂和應用。但這些服務的深度仍然不及 Apple 和亞馬遜。“所有這些商業模式的共同點都是為了留住用戶──與消費者建立持久的聯繫。”懷特豪斯指出,“亞馬遜想賣更多的書和音樂, Google 希望通過網絡搜索和瀏覽習慣蒐集更多數據,微軟想向你出售新版軟件的升級包。所有這些業務都可以為企業提供持續不斷的收入流。”
事實上, Google CEO拉里‧佩奇(Larry Page)相信,該公司可以成為一家硬件企業,並利用這一市場出售更多的廣告和更多的內容。“流動搜索請求和流動商務正在全球迅猛增長。當我在Nexus手機、Nexus 7平板電腦和Chromebook間切換時,用戶體驗會中斷。這同樣創造了驚人的機會。”他在10月18日的 Google 財報電話會議上說。
硬件企業的出路
微軟等長期合作夥伴自主開發硬件設備的舉動,以及亞馬遜和 Google 等公司的入局,導致傳統硬件廠商面臨巨大挑戰。沃頓運營與信息管理教授卡迪克‧霍桑納格(Kartick Hosanagar)認為,硬件公司有兩種選擇:“要麼成為服務企業的強大硬件供應商,要麼集中精力發展企業市場。”
但大衛‧許卻認為,硬件在科技價值鏈中的比例應該逐漸減小。“如果從一個消費者一生的價值來看,硬件的占比應該越來越小。”他說,“惠普和戴爾已經意識到這種商品化趨勢。”
企業市場或商業市場或許是硬件公司的自然選擇,因為還沒有哪一家企業在這一領域占據巨大優勢。“在企業市場中,服務的含義有所不同,主要著眼於諮詢,而非應用或內容。”沃巴赫指出,“能夠在服務組合中提供硬件是很有價值的。正因如此,甲骨文才收購了Sun。但沒有一家大型科技公司將硬件作為關鍵的差異因素或收入來源。”
麥特維辛認為,要保留消費業務這一陣地,硬件廠商就必須建立內容庫,或是與擁有內容的企業合作。例如,像時代華納這樣的公司便可以與硬件廠商合作,將設備與平台進行整合,然後銷售給用戶。而 Sony 就可以成為一家重要企業,因為該公司不僅生產硬件,還通過旗下的媒體公司控制著大量的內容。“硬件企業可以與專注於訂閱模式的內容公司達成戰略協議。如果缺乏硬件,這種模式就無法奏效。”麥特維辛說。
然而,大衛‧許卻預計,短期內不太可能達成這種交易。目前,硬件企業和內容企業都傾向於保護現有的收入流。內容企業不希望激怒有線電視運營商,而PC廠商最初也將集中精力開拓新的硬件種類,例如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不過,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這種合作也將被迫建立。
“這些公司必須著眼於有創意的合作方式。”大衛‧許說,“服務和內容公司與硬件廠商可以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關係。”(鼎宏)
來源 香港新浪科技
*****其他-福利
xx.xx (第21波) :
當(發帖數+回帖數)>10000時發
11.16 (第20波) :
待新增 (確定)
11.16 (第19波) :
待新增 (確定)
11.16 (第18波) :
待新增 (確定)
11.16 (第17波) :
待新增 (確定)
11.16 (第16波) :
待新增 (確定)
11.11 (第15波) :
人人回帖送鑽,機率100%(碎鑽)送完為止
10.31 (第14波) :
人人回帖送鑽,機率100%(碎鑽)送完為止
10.16 (第13波) :
人人回帖送鑽,機率100%(碎鑽)送完為止
10.15 (第12波) :
人人回帖送鑽,機率100%(碎鑽)送完為止
10.15 (第11波) :
人人回帖送鑽,機率100%(碎鑽)送完為止
10.14 (第10波) :
人人回帖送鑽,機率100%(碎鑽)送完為止
10.10 (第09波) :
人人回帖送鑽,機率100%(碎鑽)送完為止
10.09 (第08波) :
人人回帖送鑽,機率100%(碎鑽)送完為止
10.08 (第07波) :
人人回帖送鑽,機率 30%(鑽石)送完為止
10.06 (第06波) :
人人回帖送鑽,機率100%(碎鑽)送完為止
10.06 (第05波) :
人人回帖送鑽,機率 30%(鑽石)送完為止
10.06 (第04波) :
人人回帖送鑽,機率100%(碎鑽)送完為止
07.15 (第03波) :
人人回帖送鑽,機率100%(碎鑽)送完為止
07.11 (第02波) :
人人回帖送鑽,機率100%(碎鑽)送完為止
07.09 (第01波) :
人人回帖送鑽,機率100%(碎鑽)送完為止
**以上報告完畢**
如果可以的話,幫我評個分數或是送一多花給我^^
您的評分與鮮花,是我下次再發帖的原動力
謝謝~
作者:
guoty
時間:
2012-11-12 20:44
硬軟體互相聯合輔助應是必然趨勢,像現在電信公司與硬體廠商互相聯合,
出售較市面低價手機應算是其雛形,只是商品是通信而非軟體。
歡迎光臨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https://apk.tw/)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