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標題:
朱克伯格的蛻變:Facebook不僅要酷 還要賺錢
[打印本頁]
作者:
游幃翔
時間:
2012-10-27 11:34
標題:
朱克伯格的蛻變:Facebook不僅要酷 還要賺錢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ti (23).jpg
(40.56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10-27 11:34 上傳
朱克伯格的蛻變:Facebook不僅要酷 還要賺錢
導語:美國科技博客BusinessInsider撰文稱,經歷了IPO(首次公開招股)後的失落,Facebook CEO馬克‧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終於明白,單純打造優秀的產品還不夠,必須創造合理收入,才能真正在市場上立足。
以下為文章全文:
朱克伯格改弦更張
受財報利好的影響,Facebook股價週三高開22%。如果你問分析師,Facebook哪些地方表現得好?你會得到三條信息:
──Facebook銷售額增速終於不再放緩;
──廣告增速再度加速;
──流動業務遠超預期。
但事實上,這種種利好背後,還有一項被忽視的重要因素,那就是:馬克‧朱克伯格改變了觀念,並徹底改變了Facebook的運營模式。
當Facebook向美國証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IPO申請時,朱克伯格曾經向潛在股東發出過一封公開信,他在信中警告稱:Facebook不是為了賺錢而做產品;而是為了做產品而賺錢。他的原話是:“簡單說:我們打造服務不是為了賺錢:我們賺錢是為了打造更好的服務。”
這一點都不意外。從一開始,朱克伯格就明確表示,他在哈佛大學宿舍里創辦TheFacebook.com,並在加州建立公司的目的不是為了賺大錢,而是為了給用戶“做點炫酷的東西”。
只為酷炫不為錢
**Inline Image**電影《社交網絡》中,朱克伯格與愛德華多‧薩維林最終因股份稀釋問題反目成仇
時間回到2004年,在TheFacebook.com發佈前夕,朱克伯格與一位好友在網上聊天時如此評論他的第一個投資人愛德華多‧薩維林(Eduardo Saverin):
朱克伯格:愛德華多掏錢給我買了服務器。
好友:真傻。
朱克伯格:也不是,他覺得能賺錢。
好友:你覺得呢?
朱克伯格:我不會做生意。我只想做點炫酷的東西。
於是,從2004年到2012年5月18日,“不會做生意”和“只想做點炫酷的東西”一直都是Facebook所奉行理念。朱克伯格做的東西的確很酷,並因此為Facebook吸引了龐大的用戶群。
隨著Facebook不斷壯大,朱克伯格也建立起了一個符合自己理念的組織。他的目的是親手挑選一批超一流的工程師、開發者和高管,與他一同開發Messenger或News Feed這樣的“產品”。然後再招一批一流的人從事廣告業務,向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匯報。
這種做法使得Facebook的產品不斷推陳出新,不僅即時通訊產品產品擊敗了AIM,News Feed也開始威脅AOL和雅虎等門戶網站。但弊端也逐漸顯現:廣告業務幾乎沒有立足之地,小得可憐的廣告位只能在Facebook的右邊欄苟延殘喘。
用戶忽略了這些廣告,廣告主也不願掏錢。Facebook的業務因此受到衝擊。為了吸引廣告主,他們拚命擴大用戶規模。然而,由於廣告表現糟糕,其2011年的收入增速還是開始放緩。
效仿 Google
**Inline Image** Google 創始人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喜歡把銷售之類的工作交給其他高管,朱克伯格也效仿這種做法
現在看來,這種做法顯然是錯誤的,但投資者的大力支援卻成為Facebook和朱克伯格堅持這一理念的重要動力。微軟2007年給予Facebook高達150億美元的估值,高盛2011年將這一數字進一步推升到500億美元。
同樣不應忽視的是,當Facebook獲得普及後,很多聰明人紛紛開始將它稱作是下一個 Google 。
Google 是一家市值2000億美元的公司,作為公司領導層的核心,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都很樂於將創收的事情完全交給蒂姆‧阿姆斯特朗(Tim Armstrong)這樣的銷售人才和尼克什‧阿羅拉(Nikesh Arora)這樣的MBA人才。
創辦 Google 後,佩奇和布林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完全忽視創收工作,這也為包括朱克伯格在內的整整一代創業者樹立了榜樣──儘管可能是壞榜樣。
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或許是一個更值得效仿的對象。他同樣很有耐心,同樣很有創意,同樣很關注用戶,但他每做一件事情都知道自己是在做企業。但 Google 的兩位創始人也很幸運,他們偶然借鑒了別人的創意,開發出了搜索廣告,這如今已經成為商業史上最完美的業務。
轉變觀念
**Inline Image**Facebook登陸納斯達克被視為今年最重大的科技事件之一,最終卻慘淡收場
從2004年到2012年,朱克伯格把Facebook打造成了“只做產品不賺錢”的公司。然而,Facebook在前進途中卻突然遭遇了兩座冰山。
2012年5月,Facebook終於上市了。但僅憑龐大的用戶是無法取悅公開市場的投資者的。與此同時,Facebook的用戶也開始大舉改變上網方式,放棄了靠廣告模式支援的Facebook.com,轉而使用沒有廣告的Facebook流動應用。
短短幾週,Facebook的市值就從1000億美元跌至500億美元。
朱克伯格或許不在乎錢,但卻十分看重公司的競爭力。他意識到,股價低迷將導致公司難以吸引優秀人才。
今年9月,朱克伯格參加了TechCrunch Disrupt大會,這也是他在Facebook IPO後首次公開亮相。他在會上承認,優秀的人才之所以加盟Facebook,一方面是認同他們的使命,但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多賺錢。
現在,他已經改變了對公司盈利和組織結構的看法,這頗為令人欣喜。但更令人欣喜的是,他意識到,流動浪潮為他提供了再造Facebook的機會,而創收則在其中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
在週三的電話會議上,朱克伯格宣佈Facebook最近幾個月發生了重大變化。曾經一心一意專注產品,把盈利完全拋在一邊的團隊,如今也要從一開始就考慮流動商業化問題。
“我們正在開發更多一體化的廣告產品。”朱克伯格說,“以往,多數廣告位都在右邊欄。這是一種割裂的體驗。我們成立了廣告團隊,他們的職責就是推動這種服務,並將其提供給所有的產品團隊。”
他還補充道:“現在,我們會要求所有產品團隊負責自己產品內的廣告體驗。”
朱克伯格表示,第一個收到命令的是News Feed團隊。效果已經相當驚人。兩個季度前,News Feed的流動廣告收入還是零,但現在,根據CFO大衛‧埃博斯曼(David Ebersman)的說法,他們每天創造的廣告收入達到300萬美元,全年收入有望超過10億美元。
2004年,朱克伯格曾經說,他不關心賺錢,因為他想“做點炫酷的東西”。但他終於明白,這不是一個二選一的問題。
更何況,所謂的酷到底是何含義?(思遠)
來源 香港新浪科技
*****其他-福利
第十四波 : 代新增
第十三波 :
人人回帖送鑽,機率100%(碎鑽)送完為止
第十二波 :
人人回帖送鑽,機率100%(碎鑽)送完為止
第十一波 :
人人回帖送鑽,機率100%(碎鑽)送完為止
第十波 :
人人回帖送鑽,機率100%(碎鑽)送完為止
第九波 :
人人回帖送鑽,機率100%(碎鑽)送完為止
第八波 :
人人回帖送鑽,機率100%(碎鑽)送完為止
第七波 :
人人回帖送鑽,機率 30%(鑽石)送完為止
第六波 :
人人回帖送鑽,機率100%(碎鑽)送完為止
第五波 :
人人回帖送鑽,機率 30%(鑽石)送完為止
第四波 :
人人回帖送鑽,機率100%(碎鑽)送完為止
第三波 :
人人回帖送鑽,機率100%(碎鑽)送完為止
第二波 :
人人回帖送鑽,機率100%(碎鑽)送完為止
第一波 :
人人回帖送鑽,機率100%(碎鑽)送完為止
**以上報告完畢**
如果可以的話,幫我評個分數或是送一多花給我^^
您的評分與鮮花,是我下次再發帖的原動力
謝謝~
作者:
karta1289847
時間:
2012-10-27 13:39
人的個性都是貪婪的,當他人有更大權力時,他的私慾也日益膨脹。
作者:
b1860191
時間:
2012-10-27 20:20
我覺得他的觀念是對的,為了錢而工作,和為了工作而賺錢,那心態的出發點是不同的,一個是快樂的去賺錢,一個是痛苦的賺錢,因興趣去工作,才會過得快樂
歡迎光臨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https://apk.tw/)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