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手機,該是怎樣?是包裡的大屏+手腕上的Tips式手錶,是Google Glass式的眼鏡式通訊設備,還是所見即螢幕的更有趣的存在?我等待下一個摩托、下一個 Apple 、下一個破壞性創新。
幾個感言:
1、在這個過程中,總有一批需求比較老態、不喜歡擁抱變化、不在意新的價值的用戶,但是廠商總能清楚地認識到需要慢慢拋棄他們,這個決定並不難下( Nokia 、摩托就是因為某些原因下得晚了而..)。因為廠商們清楚,這類用戶是一個數量上正在快速減少、單個用戶的需求量快速減少或相對更少、並且在快速變老被年輕人取代的一代人類。
2、從翻蓋機到智能機的中間過程中,還有廠商繼續在體積小這上面做了下去,做出口紅手機什麼的,如果沒有 Apple 來改變/重發明手機,或許作為互聯網終端的手機會晚出多數年,可能會繼續在一些廠商的帶領下在體積越來越小這個錯誤(歷史的東西,好像也沒有對錯)的方向下走下去?因此你是否感受到了 Apple 的偉大。當然,或許未來會有個存在,告訴我們,這時候的 Apple ,是未來的摩托。(實際上,1998年左右的摩托,不就是現在的 Apple 嗎)
3、或許你看完後已經發現,這個產業的發展過程,完全就是《創新者的窘境》中說的那樣,總是如此,大公司老去死去,小公司攜新的成長中的不同群體的需求、破壞性創新、全新的市場競爭焦點和參數進入,或許有些聰明的會例外,但總體總是這樣。破壞性創新總是被一個市場的完全新入者帶領和創造。
4、一些重要公司,可能在當時的時代可能很重要,但是從整體產業進程來看只是小因素,就不提了,比如黑莓、 Nokia 、 Sharp 、TCL。此外,本文是沒查任何資料隨手寫的,因此可能有些細節小錯誤,不過大的事情上是沒差的吧。
來源 香港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