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標題:
鍵盤ESC鍵前世今生:曾推動70和80年代PC革命
[打印本頁]
作者:
游幃翔
時間:
2012-10-8 15:29
標題:
鍵盤ESC鍵前世今生:曾推動70和80年代PC革命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ti (4).jpg
(17.48 KB, 下載次數: 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10-8 15:29 上傳
ESC鍵的使用率已經大幅降低,但在1970和1980年代,這個小小的按鍵卻推動了PC革命
導語:《紐約時報》網絡版上週五撰文稱,隨著PC系統的穩定性大幅提升,ESC鍵的使用率已經大幅降低,但在1970和1980年代,這個小小的按鍵卻推動了PC革命。
以下為文章概要:
“這個按鍵的意義在於,它告訴電腦:‘嘿,你得聽我的。’”哈佛大學工公共衛生學院的傑克‧丹納雷恩(Jack Dennerlein)說。丹納雷恩是一名人機交互專家,在他看來,ESC鍵推動了1970和1980年代的電腦革命。“它對電腦說:‘停下現在的工作,我要拿回控制權。’”換句話說,它提醒機器:人類才是它真正的主人。
丹納雷恩指出,倘若電影《2011:太空漫遊》中的宇航員擁有ESC鍵,他們就可以馬上阻止邪惡的電腦Hal了。
ESC鍵誕生於1960年,彼時,IBM程式員鮑勃‧拜末(Bob Bemer)正在試圖解決一個巴別塔問題:不同廠商生產的電腦採用了不同的編碼。於是,他發明了ESC鍵來幫助程式員從一種編碼切換成另外一種編碼。隨後,當電腦編碼實現了標準化後(拜末在其中發揮了領導作用),ESC便成了PC的“中止”鍵。
但“中止”的英文是interrupt,拜末為什麼選擇了escape的縮寫ESC呢?這是為了紀念拜末的憂慮。早在1970年代,他便開始警告“千年蟲”問題,並向時任美國總統的尼克鬆解釋了可能由此帶來的災難。如今,隨著電腦系統的逐漸穩定,沒有多少人需要這個“應急按鈕”,但先鋒程式員鮑勃‧弗蘭克斯頓(Bob Frankston)表示,他仍在使用ESC鍵。“有這麼一個隨時讓電腦聽命於我的按鈕總是好事。”他說。(書聿)
來源 香港新浪科技
*****其他-福利
NEW
第六波 :
共贈送6000 顆/機率100%(碎鑽),送完為止
NEW
第五波 :
共贈送11000 顆/機率30%(鑽石)送完為止
NEW
第四波 :
共贈送10000 顆/機率100%(碎鑽)送完為止
第三波 :
共贈送4400 顆/機率100%(碎鑽)送完為止
第二波 :
共贈送8000 顆/機率100%(碎鑽)送完為止
第一波 :
共贈送4500 顆/機率100%(碎鑽)送完為止
**以上報告完畢**
如果可以的話,幫我評個分數或是送一多花給我^^
您的評分與鮮花,是我下次再發帖的原動力
謝謝~
歡迎光臨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https://apk.tw/)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