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標題:
為什麼中國沒有IMDb:標準化信息需求與UGC之難
[打印本頁]
作者:
游幃翔
時間:
2012-10-6 19:33
標題:
為什麼中國沒有IMDb:標準化信息需求與UGC之難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ti.jpg
(54.33 KB,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10-6 19:33 上傳
為什麼中國沒有IMDb:標準化信息需求與UGC之難
IMDb(互聯網電影資料庫,Internet Movie Database)是美國一家影視資料的在線數據庫,也包括了用戶對影片的打分、評論,稱讚一部電影時偶爾會用“IMDb評分有多少多少呢”來表達,足以說明其地位。它成立於1990年10月17日,1998年被亞馬遜收購。
此文來自於知乎網友magasa的回答,我們僅選取其中關於標準化信息及UGC(用戶產生內容)網站建設問題的部分,數字及加粗小標題為編輯添加整理,觀點歡迎討論。
問:豆瓣電影和時光網都很不錯,但是似乎沒有像IMDb那麼權威和全面的。為什麼中國沒有IMDb?
答:中國何止沒有IMDb,誰能想得出,中國還有什麼做得好的提供海量資料的標準化信息網站?不管什麼領域,尤其是能全世界一網打盡的。反正我是不知道。
有答案把IMDb的成功歸結於Amazon的商品銷售需要,是不瞭解歷史。IMDb早在被Amazon收購前就是非常豐富的UGC網站了。IMDb上的絕大部分條目,是根本沒有音像商品售賣的,比例估計在95%以上,但照樣包含相對豐富的內容。
誠然時光網和豆瓣電影同IMDb的定位並不完全相同,如果從信息和功能的角度,這兩個網站能提供的IMDb多半也在提供。時光網更偏向資料的採集和整理,豆瓣電影在這方面似乎沒有任何企圖。很久以前,我忘了誰和我說的,好像豆瓣覺得完善電影信息並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很遺憾,豆瓣電影對我來說使用體驗非常糟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少一個資料庫的支撐。
1、國內沒有標準化信息的需求:或許也可以這麼說,中國的電影文化還無法支撐建設一個IMDb的需求。好多人覺得到豆瓣看看劇情介紹和主演名單就夠了,其他信息也用不著。我們至今在網上無法查到一部剛上映的國產電影的完整演職員名單,大家都習以為常,也沒多少人覺得有那個必要。
2、網站基因不同:一個區別,IMDb是一群影迷創辦的網站,時光網和豆瓣都是程式員創辦的網站。
3、IMDb保障UGC質量的制度更嚴格:如果試過分別在豆瓣和IMDb上提供更正信息,就知道兩邊的互聯網習慣差距有多大了。就相當於你可以在百度百科上亂改一氣,但在維基百科上亂改就比較難一點,它對格式和文獻來源的請求看似繁瑣無比,但這是保障質量的一種辦法。在IMDb上哪怕只是修改一個年份,要提交好幾次表單,列舉你更改的理由和証據,還要經過編輯的審核,幾天之後才能生效,但在豆瓣上非鎖定的條目你想怎麼改就怎麼改了,頂多讓別人投票選擇一下。
其實IMDb也未必是最權威的電影數據庫,它也存在很多錯訛之處,尤其是偏老和非英語的電影信息。在美國電影方面,AFI Catalog就比它權威,日本、韓國、香港電影也都有各自專門的數據庫。但IMDb更新穎、更有綜合性,且更容易獲得,它仍舊無法替代。
來源 香港新浪科技
*****其他-福利
第五波 : 待新增(101.10.07發第五波,敬請期待)
第四波 : 待新增(101.10.07發第四波,敬請期待)
第三波 :
共贈送4400 顆/機率100%(碎鑽)送完為止
第二波 :
共贈送8000 顆/機率100%(碎鑽)送完為止
第一波 :
共贈送4500 顆/機率100%(碎鑽)送完為止
**以上報告完畢**
如果可以的話,幫我評個分數或是送一多花給我^^
您的評分與鮮花,是我下次再發帖的原動力
謝謝~
歡迎光臨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https://apk.tw/)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