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標題:
學習速度變慢?你或許應該跳槽了
[打印本頁]
作者:
游幃翔
時間:
2012-9-27 19:12
標題:
學習速度變慢?你或許應該跳槽了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ti (3).jpg
(104.98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9-27 19:12 上傳
跳槽的時機把握,是你的職業生涯能否不斷提升的關鍵
通常情況下,碰到以下情況,你就應該考慮跳槽了:薪水不公;受到壓制,不受重視;不認同公司的基本戰略或經營方式,而且無力改變;與主管或同事關係不好;無法融入公司文化。這些情況都不難發現,而且一旦出現,足以成為跳槽的充分理由。
但是,當你在現在的崗位上的學習速度放緩,開始進入平台期時,也應該考慮離職。
雖然這種情況並不容易發現,但卻有可能影響到更多的人。進入一個新的團隊或公司,可以為你提供全新的機會,從而展開一條不同的學習曲線,加快學習速度。
關注學習速度對所有人都很重要,對年輕的職場人士尤其如此。學習是對未來的一項自我投資。這是一種復合效應──知識能帶來更多的知識,更多的知識則會加速獲取知識的速度。正因如此,多數人在大學時的學習速度才快於高中時期,高中則快於初中,以此類推。在理想情況下,大學畢業後,你的學習速度應該更快。
Palantir聯合創始人史蒂芬‧科翰(Stephen Cohen)領會了這種復合效應的重要性,並且對大學畢業生為何應當加盟創業公司而非老牌企業進行了如下闡述:
“如果你22歲從斯坦福畢業, Google 招了你,你將會朝九晚五地工作。薪水不錯,工作輕鬆。但你的學習速度卻很慢。當你意識到學習的復合效應時,或許為時已晚,你可能已經蒙受了巨大的損失。他們並沒有給你一生中最佳的機會。於是,可怕的事情發生了:有朝一日,你會發現自己失去了競爭力。你不再是最好的員工,無法與新員工和睦相處。”
創業公司或許不適合所有人,但所有人都應該關注知識增速。
對公司使命或者自己的工作懷有激情,是保持學習速度的關鍵因素。激情和有意義的工作激勵人們長期學習,讓你始終處於“流體”狀態。所謂“流體”狀態,指的是你熱衷於自己所做的事情,注意不到時間的流逝。流體屬性越強,人就越快樂。要長期保持這種狀態並非易事,除非你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懷有堅定的信仰,並且享受其中。如果你真心熱愛自己的事業,想不進步都難。
要評估自己的學習速度,首先需要確定工作中的多種學習類型:
──針對工作職能的技術學習。例如,對軟件工程師而言,這可能包括學習新的編程語言,熟悉新的工具,設計新系統的能力等。提升技能可以加強個人貢獻。
──優化技能。通常情況下,你能夠通過數千件事情來產生價值。但要找出效率最高的活動,用最少的精力產生最大的價值,通常都很睏難。不過,這或許也是你在職場中學到的最有價值的一課。
──執行。學習如何準時開發出優秀的產品和服務。
──管理技能。組織增速越快,你升職的週期也就越短。升職後,便有機會指導和管理他人,塑造公司文化和價值,從而影響團隊的發展方向。
──團隊領導技能。與單打獨鬥相比,要充分發揮團隊效率,需要借助不同的技巧。如何制定目標?如何有效協調?如何降低溝通成本?如何加強團隊凝聚力?
在職業生涯的各個階段,上述技能的價值也不盡相同,因此需要尋找能夠發展相應技能的機會。所有技能幾乎都不僅限於當前的職位,你可以繼續在下一個職位中應用這些技能。
要在職場取得成功,還有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但卻很難轉移到其他公司。這種學習稱作制度學習,具體內容是如何在特定流程中充分發揮作用、如何在路線圖中突出自己認為重要的項目、如何為自己的團隊爭取更多資源等。這類技能多數都限於特定的組織結構和流程,因此與其他類型的學習相比,價值要低得多。
當你第一次加盟一家公司時,學習曲線通常都會非常陡峭。你沉浸在新技術、新產品和新團隊中,有機會學到很多東西。例如,我剛畢業時,在 Google 工作的前6個月受益良多。 Google 的GoogleEDU培訓項目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我學到了很多編程技巧和行業最前沿的編程風格,我還閱讀了大量文檔,參與了 Google 的開發。
學習速度放緩可能是因為組織問題,也可能是因為團隊增速無法與產品的複雜性相匹配。如果是第二個原因,要轉換項目或從事新的事業就會比較困難。
在 Google 時,我之所以意識到預警信號,是發現很多項目要麼沒有明確的發佈路徑,要麼依賴於不透明的審核程式,這都導致我看不清方向,無力控制。要學習開發優秀的產品,首先必須確保產品能夠發佈,並迅速獲得必要的反饋。未來的前景令我不滿,於是,我離開了。留下來,我肯定還能學到一些東西,但學習速度已經無法與剛加盟時相提並論。
當我意識到自己的學習速度進入平台期後,我也毅然決然地離開了Ooyala。我加盟該公司時,學會了如何開發和銷售企業產品,學會了複雜的flash視頻和分析,以及工程預測和團隊組織。當我離開時,我明白我可以到一家規模更小,但增速更快的公司學到更多東西。在Ooyala工作了一段時間後,我發現,與消費產品相比,我對企業產品沒有激情,也沒有繼續開發的動力。
在Quora工作了兩年後,我欣喜地發現自己仍然能夠繼續學習新東西,而且這款產品本身也是專注於學習的。
當我大三在微軟實習時,好友向我轉述了他從別人那裡獲得的忠告:至少每過兩年,都要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的職業現狀。即使你對自己的工作非常滿意,這種方式也可以幫助你尋找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並從工作中學習新的東西,而不只是安於現狀。
本文編譯自Quora
(鼎宏)
來源 香港新浪科技
*****其他-福利
第五波 : 待新增(101.10.07發第五波,敬請期待)
第四波 : 待新增(101.10.07發第四波,敬請期待)
第三波 :
共贈送4400 個碎鑽/機率100%,送完為止
第二波 :
共贈送8000 個碎鑽/機率100%,送完為止
第一波 :
共贈送4500 個碎鑽/機率100%,送完為止
**以上報告完畢**
如果可以的話,幫我評個分數或是送一多花給我^^
您的評分與鮮花,是我下次再發帖的原動力
謝謝~
歡迎光臨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https://apk.tw/)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