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標題:
柯達新生路不平
[打印本頁]
作者:
游幃翔
時間:
2012-8-29 22:16
標題:
柯達新生路不平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ti (2).jpg
(41.95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29 22:16 上傳
導讀:MarketWatch專欄作家德沃拉克(John C. Dvorak)撰文對柯達公司的歷史失誤進行了回顧,並且指出他們當前的策略雖然有成功的希望,但是依然有重複錯誤的部分。
以下即德沃拉克的評論文章全文:
要仔細研究柯達公司和其令人悲哀的破產故事,在哈佛成立一個專門的課題組都不為過。這故事讓人著迷,又讓人黯然神傷,而在最新的一章當中,我們了解到他們現在的策略是徹底放棄了膠片業務,並且賣出了所有可以賣出的東西,只保留了印刷。
在上週四發表的聲明當中,柯達(EKDKQ)描繪了“他們成功走出破產重組的道路上接下來的步驟,是要成為一家主要專注於商業、包裝和功能印刷解決方案及企業服務的公司。公司已經開始啟動市場領先的定製成像和文件成像業務服務的出售工作”。
換言之,除開印刷和服務業務,所有其他都在出售之列。這既是好消息,也是壞消息。
好消息在於,柯達將要全力一拼去參與的,是一個重量級的遊戲。這個遊戲的主題就是定製商業印刷。在未來幾年當中,這將是印刷行業最重要的統治性潮流。人們也將這稱為原色印刷和數字印刷。
柯達長於定製印刷的專業人才將在Creo和其他服務的輔助之下,在這一市場上大展拳腳。
壞消息在於,柯達似乎是想要進一步增加自己打印機的品種,推出使用廉價墨水的產品,將這當作一種行銷策略。每當想到這個,我總是難免要皺眉,因為這樣的做法顯然是並沒有真正理解,或者是非要與打印機墨水生態系統的現實作對。
他們的想法是,為一位普通消費者,或者是在家辦公的人提供一個辦公室打印機,然後賣給他廉價的墨水,以此來獲取市場份額。可是,在這一領域,實際上真正成功的經營模式卻是銷售低價的打印機和高價的墨水——這實際上也是一種刀架刀片概念的變種。
當然,並不是說這種模式就永遠不會失敗,比如說市場上出現了價格更划算的兼容性墨水產品,就可能會打破平衡。問題在於,那些願意去尋扎和選擇的精明的消費者,他們現在都已經為自己的噴墨打印機配備了廉價的“彈藥”。
另外一個問題在於,和惠普或者是愛普生的產品相比,柯達的打印機在相片打印上表現不怎麼值得恭維。總而言之,他們的這個理念從頭到尾都注定是個失敗者。事實上,當初讓公司一步步陷入困境的,正是這種欠考慮的決策和乏善可陳的行銷。
我不久前在網上讀到過一篇文章,強調是柯達發明了數碼相機,這是千真萬確的。文章隨後說道,柯達隨即就將自己的新發明束之高閣了。這不能說是完全準確,市場上第一批專業數碼相機是由柯達的部件和數字傳感器配備起來的尼康,事實上,柯達在數碼領域一直是個活躍的玩家,直至去年還都是領先的傳感器製造商——這個業務部門後來被出售了。關鍵在於,就我所知,柯達對於整個數碼世界的態度實在是太糟糕了。
多年以來,他們一直擁有一些最先進的相機軟件,但是他們的硬件卻變得愈來愈糟糕。他們推出了太多的新相機產品,而且其中不少都有著這樣或者那樣夠酷的特徵,但卻是各自有各自的酷,優點從來沒有被集成起來。
柯達很早就將720p 16x9高清視頻引入了攝像機,但是除了成像穩定性之外,很長時間都再無其他作為。
說起這家紐約州羅切斯特城的企業,確實讓人驚奇,他們有那麼多的事情可以做,但結果卻是什麼都沒有做好。這樣的故事幾天幾夜都講不完。
不過,最令人傷心的還是,柯達原本可以在1990年代將膠片業務拆分出去的,那時候這業務還頗有點價值。直到1995年,膠片還都是王者。可是之後的十年,膠片就被寫進了歷史,但是柯達卻有太多的人拒絕承認現實。事實上,到了1990年代晚期,事情已經非常清楚了,如果柯達那時候採取動作,也不至於淪落到今天的地步。
對於柯達而言,最終的壞消息是,他們自己覺得自己的全部專利可能價值20到30億美元,但是後者的真正價值或許只有這數字的十分之一。
當柯達走出破產境地,他們會是個不錯的投資對象嗎?但是,新公司肯定不會再是老柯達,我們再聞不到什麼傳統的味道了。(子衿)
來源 香港新浪科技
歡迎光臨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https://apk.tw/)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