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英國《衛報》發表署名丹‧吉爾默(Dan Gillmor)的文章稱,美國陪審團對 Apple 與 Samsung 專利糾紛案的裁決,將進一步加強 Apple 的行業主導地位。然而,倘若 Apple 果真能夠利用失控的專利制度打壓對手,就將全面掌控用戶使用技術的方式,從而阻礙市場競爭。
以下為文章全文:
無上權力
正當 Apple 努力控制整個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市場之際,美國陪審團給了它無上的權力──至少在美國。
在這場備受矚目的官司中, Samsung 輸了,雖然它幾乎肯定會提起上訴。不過,即使最終仍要被迫賠償10億美元,它也完全承受得起。
然而, Samsung 和其他廠商的眾多設備卻有可能因此遭禁售,而 Apple 也將借此建立空前的壟斷地位。倘若如此,原本就實力雄厚的 Apple 將獲得更高的地位,而競爭將成為最終的犧牲品,
這起官司異常複雜,光是說明就長達100多頁,但陪審團卻只用了兩天就很快做出裁決。這表明,早在庭審階段,各位陪審員便已對最終的勝訴方心有所屬。在陪審團出具的裁決中, Apple 的願望幾乎悉數實現。他們駁回了 Samsung 針對 Apple 提起的幾乎所有反訴,並要求 Samsung 進行賠償。
最重要的是,陪審團認定 Apple 的專利無一無效──儘管有很多証據顯示,當 Apple 推出第一代iPhone時,其他廠商也已經想到了其中的多項創新。這令人感到羞愧,因為 Apple 濫用了失控的專利制度,在這場全球大戰中打壓了 Google Android系統,而該系統已經被 Samsung 等眾多廠商廣泛採用。
在美國陪審團作出裁決前一天,韓國法院剛剛就類似的官司做出判決,認為雙方都侵犯了彼此的專利,並責令在韓國禁售涉案產品。不過,這些產品多數都並非最新型號。
熱核戰爭
我不是 Samsung 的擁躉。與科技行業的很多企業一樣, Samsung 的很多行為都存在道德問題,而且的確模仿了iPhone的很多功能。儘管已故 Apple 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也曾引用畢加索的話說──優秀的藝術家複製,偉大的藝術家剽竊。
但最近幾年,我也不再像以前那樣推崇 Apple 了。它如今已經在科技行業四處恃強凌弱,而且還在利用不斷增強的權威和龐大的現金,將我們未來的計算和通訊技術鎖定在它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中。
最終, Apple 無疑將令 Samsung 和其他Android廠商俯首稱臣。這都要拜喬布斯所謂的「熱核戰爭」所賜,這是他生前就已規劃好的一場針對Android的進攻。倘若 Apple 成功,結局有兩個:要麼是所有Android廠商都要向 Apple 支付專利費;要麼是其他手機廠商不堪重負,無力與之競爭。如若如此, Apple 在智能手機行業的財務主導地位(Android仍在產品銷量上領先)以及在平板電腦市場的壓倒性優勢,將變得無可為敵。用戶應當為此憂心,原因很多。
慾望膨脹
與1990年代處於巔峰時期的微軟相比, Apple 的慾望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它希望全面控制人們使用技術的方式,將人們鎖定在iOS中,要求所有的應用都要通過它的渠道銷售,還對可能影響自身業務的競爭行為加以限制。而隨著 Apple 向客廳拓展──業界普遍預計 Apple 正在開發電視機──我們不禁要問:我們真的希望一家公司擁有如此之大的影響力嗎?
不得不承認,果粉肯定對這種前景充滿期待。他們願意生活在自己喜歡的公司的懷抱之中,他們相信這將為其提供更安全、更流暢的體驗。但對於那些希望自己做主的人來說,卻並不期待這種情形。我們不希望 Apple 控制我們對計算和通訊技術的使用方式,也不希望任何一家公司掌握這樣的控制權。然而,我們的確在向著這個方向努力。
是什麼樣的專利系統給了 Apple 這樣的地位呢?
Apple 與摩托羅拉流動專利糾紛案的主審法官理查德‧珀斯納(Richard Posner)曾經指出,當今的專利制度存在嚴重問題,應當進行改革。然而,現階段卻無法擺脫這一制度。
如果 Apple 可以濫用失控的制度來打壓創新,這家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就將在明智的商業決策之外,獲得更強的實力。
首爾、聖何塞以及全球各地的官司事關每個人的未來。對於所有信仰科技行業的競爭與自由的人而言,週五的判決都令人倍感淒涼。(思遠)
來源 香港新浪科技
作者: exo2266 時間: 2012-8-26 17:07
等到我們被迫只能購買很貴的哀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