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標題:
流動互聯網模式未明:傳統科技巨頭被迫應戰
[打印本頁]
作者:
游幃翔
時間:
2012-8-14 10:14
標題:
流動互聯網模式未明:傳統科技巨頭被迫應戰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ti (8).jpg
(42.24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14 10:14 上傳
導語:國外媒體撰文稱,流動行業的轉型對傳統互聯網巨頭的業務構成了挑戰,但由於後者的商業模式尚未明確,因此從現階段看,這無異於一場“用美元換便士”的轉型。然而,迫於市場壓力,傳統科技巨頭也不得不做出反應,積極應戰。
以下為文章全文:
格局變化
今年,全球互聯網市場發生了重大變化。在全球網民第一大國──中國,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手機代替PC上網。北美和歐洲的在這場數字轉型中也不甘落後,土耳其和印度尼西亞等增長迅速的互聯網市場同樣如此。
這對 Google 、Facebook、雅虎和微軟等科技市場領導者構成了巨大的挑戰。他們的多數用戶都來自大尺寸的靜態螢幕。
在一些行業高管看來,流動互聯網的快速增長之於桌面服務,好比數字閱讀之於印刷版報紙,都會極大地徹底顛覆既有模式。這也為那些以流動為主導的創業公司帶來了難得的機遇,有望擊敗現有的市場領導者。
Instagram和《憤怒的小鳥》等應用發展迅猛展,並且吸引了數以千萬的用戶。這不僅令眾多互聯網公司措不及防,也凸顯出市場格局的微妙變化。
“我認為當前的流動行業與1999年(的.com繁榮)相同。”戴夫‧莫林(Dave Morin)說,他領導的流動社交網絡Path正在與他的老東家Facebook展開競爭。
調整戰略
在被Facebook斥資10億美元收購時,Instagram擁有5000萬用戶,彼時的Facebook還有幾週就將上市。自那以後,Instagram又新增了3000萬用戶。遊戲開發商Rovio號稱第一代《憤怒的小鳥》下載量達到10億次,該遊戲的最新系列只用3個月就吸引了1億次下載──而在傳統PC或遊戲機市場,這卻是一項望塵莫及的成就。
Path和Flipboard等公司認為,與其他社交網絡或雜誌應用相比,他們提供了卓越的用戶體驗。他們的重點是開發出常規網站難以企及的速度和簡潔性,以便適應尺寸較小的螢幕。
隨著用戶大量湧向流動設備,現有的互聯網巨頭也被迫做出戰略調整:不僅要簡化服務,以適應小尺寸的螢幕,還要開發出更適應新媒介的廣告模式。
由於擔心失去用戶, Google 已經憑藉Android平台成功挺進流動領域。如今,為了獲得與 Apple 媲美的可觀利潤,並全面控制用戶的流動體驗,微軟、 Google 和亞馬遜都在進軍流動硬件領域。
但市場新秀認為,生於流動世界的他們具備先天優勢。
“你別無選擇,絕不能將流動用戶當成二等公民來看待。”Flipboard聯合創始人埃文‧多爾(Evan Doll)說,“我們在出版領域看到了同樣的趨勢──從印刷向數字的轉型。如果你仍然抓著印刷產品不放,那不僅會餓死一個孩子,另一個孩子也同樣喂不飽。”
挑戰重重
這些互聯網巨頭仍然占據規模優勢。Facebook應用雖然評價不佳,但依舊吸引了數以億計的常規用戶,而且成為了 Apple App Store下載量最大的應用。
但與傳統網絡相比,要在流動領域保持同樣的觸角卻並非易事,畢竟各種獨立應用都在展開激烈的競爭。
現階段,令問題更加複雜的是,沒有人能保証從小螢幕上獲得同樣的廣告收益。2008年,時任NBC CEO的傑夫‧扎克(Jeff Zucker)曾經做過一個形象的比喻,他認為傳統媒體向網絡世界挺進是在“用模擬美元換數字便士”。這個比喻用來形容流動互聯網的轉型同樣很恰當。
很多業內人士認為,由於流動互聯網仍處於發展初期,因此不必過於擔心利潤,而應當集中精力為未來開發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流動行業正在上演圈地戰。”設計諮詢公司Ideo設計總監、科技行業投資者湯姆‧霍爾米(Tom Hulme)說。
但現狀對互聯網巨頭卻極為不利,因為多數圈地戰的獲勝方都是流動創業公司。例如,雅虎旗下圖片分享網站Flickr的流動應用,就遠不及Instagram等後起之秀。後者僅用了兩年多時間就吸引了數千萬用戶。
消費點評網站Yelp也在面臨Foursquare的挑戰。後者是一款“流動為先”的應用,可以突出顯示好友對當地酒吧、商店、餐館的在線評價,目前擁有2000萬用戶。雅虎、微軟和AOL的即時通訊服務也都在流動市場遭到WhatsApp Messenger等產品的排擠。
應對措施
但這些互聯網公司也都部署了各自的應對措施,有的通過併購,有的則改版了現有的服務。
Facebook一直在流動互聯網領域重塑自己的形象。除了收購Instagram外,該公司聯合創始人馬克‧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現在又開始首先面向流動設備推廣各種新服務和新功能。該公司的高管也經常對外宣稱,Facebook已經成為一家“流動為先”的公司。
由於在全球擁有龐大的觸角,Facebook現在不僅在著眼於智能手機,還在加強低端功能手機用戶的訪問渠道。該公司已經下定決心深化用戶的流動體驗,通過改版來更好地適應流動媒介。
Twitter CEO迪克‧科斯特洛(Dick Costolo)上月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他現在已經將Twitter網站視為一個引導用戶使用Twitter“核心”流動應用的“入口坡道”。
最近, Google 宣佈收購熱門iPhone電子郵件客戶端。這相當於預設其iPhone應用和Gmail應當針對流動設備進行改進。
但仍有人質疑這些舉動是否足以適應行業發展趨勢。
“我們一直在與我們投資的公司合作。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發現,僅僅針對流動設備改版傳統的網絡服務根本不夠。”美國風險投資公司Index Ventures合夥人丹尼‧瑞莫(Danny Rimer)說,“流動計算平台自成體系,因此應當徹底反思,從頭開始針對流動平台開發服務。”(鼎宏)
來源 香港新浪科技
歡迎光臨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https://apk.tw/)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