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jpg (149.03 KB, 下載次數: 2)
2025-8-29 07:23 上傳
有的人每天煩瑣事務纏身仍可以保證數日讀完一本書,有的人有大把閒暇時間卻一年讀不完一本書。不要找沒有時間之類的藉口,那實在太低級。事實上,閱讀速度存在差異的原因,其實是在方法上。
有的人「掃」完一本書就能準確地找出有用的信息,有的人「啃」完一本書還是抓不住要點。不要說這是因為智商的差別,因為正常人的智商並沒有太大差距。理解程度存在差異的原因,其實也在方法上。
有的人讀完一本書之後可以提升技能、升職加薪、獲得精神上的收益,有的人讀完一本書之後覺得毫無用處、浪費光陰。不要說這是因為讀的書不一樣,即使讀相同的書,也存在這樣的差別。閱讀效用存在差異的原因,其實仍在方法上。
好的閱讀方法歸根到底就是要節省時間、加深理解、帶來收益。只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不易。古往今來許多名人都自有一套讀書方法,如諸葛亮「觀其大略」、陶淵明「不求甚解」、韓愈「提要鉤玄」、朱熹「熟讀精思」和「三到」、蘇軾「八面受敵」等。然而,這些讀書方法多為個人經驗,不成體系,且側重讀與思,不重實踐。美國學者、教育家莫提默·J.艾德勒在其著作《如何閱讀一本書》中系統介紹了各層次、各類書籍的閱讀方法,但過於龐雜,易學難精。現代流行的一些閱讀方法,如「槓桿閱讀術」「拆書閱讀法」「速讀法」等都有較強的針對性,但也因針對性太強而缺乏普遍意義。
第一章 磨刀不誤砍柴工──讀書的「3W1H」
- Why:為什麼要閱讀
- What:讀什麼書
- Where:閱讀的場所
- How:如何閱讀一本書
第二章 深處種菱淺種稻──閱讀的層次
- 艾德勒: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
- 鄒韜奮與分層次閱讀
-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三重境界
- 閱讀層次與讀書四問
- 「主食」類圖書與主題閱讀
- 「美食」類圖書與分析閱讀
第三章 一目十行,過目不忘──速讀法
- 我們是否誤解了速讀
- 基本要求:視讀不聲讀
- 閱讀時,手和身體做什麼
- 拓寬視野的練習
- 跳躍視線,擺脫逐字閱讀的弊端
- 視野垂直擴展:嘗試一目數行
- 快速翻頁閱讀
- 永遠不要回讀
- 提高專注度的方法
- 警惕閱讀的負面情緒
- 快速理解更重要
- 速讀提問技巧
- 閱讀「思維導圖」
- 快速記憶的條件反射
第四章 「四到」「五用」,提要鉤玄──精讀法
- 古人的精讀方法
- 記得怎樣寫讀書筆記嗎
- 精讀的基本要求:識文解義
- 反覆閱讀的方法
- 精讀一本書,像織一張網
- 用自己的話把內容講出來
- 也有「形式」重於「內容」時
- 如何評論一本書
- 無疑不讀書,讀書必有疑
- 如果讓我寫這本書
第五章 八面受敵,一意求之──主題閱讀法
- 蘇軾的「八面受敵」讀書法
- 做好主題閱讀的準備
- 始終把主題排在
- 第一位
- 檢視出需要的內容
- 創設主題閱讀的語言體系
- 建立自己的主旨
- 界定論點的主次
- 論點的分析討論
- 完成「研究性」閱讀
第六章 知己知彼,舉一反三──寫與讀
- 寫與讀的關係
- 怎樣寫一個故事
- 閱讀論說性作品的方法
- 閱讀說明性文字的方法
- 閱讀抒情類作品的方法
- 一本書的佈局謀篇
- 網絡、寫作和閱讀
- 跳出書本外,學以致用
第七章 紙上得來終覺淺──閱讀的效用
- 閱讀不是目的,只是工具
- 為知:絕知此事要躬行
- 為己: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
- 為人:分享與影響
- 延續:創新與傳承
- 淺析「槓桿閱讀術」
- 淺析「RIA拆書閱讀法」
- 怎樣閱讀實用型書
第八章 眾裡尋他千百度──「魚」與「漁」
- 「魚」不如「漁」,「藏」不如「讀」
- 眼見大廈傾,又見高樓起
- 書非借不能讀也
- 整理自己的書架
- 書山尋路,結伴同行
- 三條閱讀之路
後記
書卷多情似故人
輕閱讀編寫組
本書由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於2017年出版。「輕閱讀編寫組」由該社三位愛好文學的編輯組成,致力於研究開發有趣有料的圖書作品。
pireyit 發表於 2025-8-29 09:23
很喜歡原文版的,支持一下!謝謝分享!!
歡迎光臨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https://apk.tw/)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