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標題:
在東亞跨界流離的人生 作者:多人 (繁_EPUB)
[打印本頁]
作者:
oppopp1223
時間:
2025-1-31 01:02
標題:
在東亞跨界流離的人生 作者:多人 (繁_EPUB)
本帖最後由 oppopp1223 於 2025-1-31 01:08 編輯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cover.jpg
(114.78 KB,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5-1-31 01:01 上傳
在東亞跨界流離的人生:老兵的臺灣史
內容簡介
一生軍旅,為誰而戰?
臺灣歷史上重要的一頁,大時代刻骨銘心的動盪與傷痕
如何理解被歷史波瀾翻動的底層;
為何不論藍綠都不重視老兵這段歷史?
從1937年的中日戰爭、二戰、國共內戰,到1960年代在東亞的各個戰場……
從臺灣到南洋、從中國到世界;不管是臺籍日本兵,或是來自中國的老兵,都曾在戰爭中與臺灣有著千絲萬縷的關連;而那些戰爭的殘酷與警惕,引領我們思考——為何人類不斷重蹈覆轍,為何人性一再跌入相同的困境?
本書提供一個更宏觀的視角,讓我們省思那一段臺灣與老兵的時代歷史。
2022年2月烏俄戰爭爆發,世界局勢陷入動盪,摧毀無數家園及生命;2025年8月,我們更將迎接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戰80年……
戰爭的殘暴,在二十世紀已然上演多次,由血、汗、淚及生命交織的每個戰場,留下無法挽回的遺憾和悲慘的歷史記憶。本書即在這一背景下,透過四部在臺灣生存或有聯結的老兵故事,讓世人明白,戰爭下沒有贏家,特別是那群在歷史波瀾下主動或被動加入戰場的底層老兵,共同遭遇亂世的愚弄,戰爭對他們及家人所造成的傷害,一生難以抹滅。我們更應記取教訓,永遠唾棄和譴責無端引起的侵略戰爭。
◎關於本書
在位階嚴明的日軍軍隊當中,軍夫的地位極為低微,甚至不如軍馬、軍犬;
你知道經典歌曲〈雨夜花〉還有個名字是〈榮譽的軍夫〉,而〈月夜愁〉又曾經被稱為是〈軍夫之妻〉……
本書由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林玉茹教授策畫主編,邀集經過歷史學研究所專業訓練並有寫作經驗的年輕作者,從嚴謹的史料查找、到二手研究成果的爬梳,以平易好讀的文字,書寫鮮為人知的老兵故事及戰爭下的生活;全書除了跨族群老兵,更讓我們看到不同於大敍事下的戰爭故事。那些不知名的平民百姓,如何被迫走入國際的霸權爭鬥中,離鄉背井,走向生死未知的命運。
書中所寫的老兵,主要包括1937年7月中日戰爭爆發至1960年代在東亞各戰場顛沛流離,最後來到或回到臺灣的軍人,少數則是在中華民國政府遙控或連繫下,最後不得不留在「異域」生活的。
這些老兵,從務農的平民百姓,到知識分子、僧侶、神父、原住民、女兵、醫護……例如曾以南洋戰場經驗寫下著名小說《獵女犯》的作者陳千武;國共內戰時期曾穿上軍服當兵的聖嚴法師;被塑造為「反共義士」、反共抗俄宣傳列車最重要的明星陳永華;持續為參與國共內戰無法返臺的老兵發聲、最後更不惜自焚才促成「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誕生的許昭榮;二戰時擔任戰俘監視員、影集《聽海湧》創作的原型人物柯景星……
他們有的是被日本殖民帝國動員,而到中國、東南亞參戰的軍夫、軍屬及軍人;有的是從中國或東南亞隨國民黨政府播遷到臺灣的國軍。他們的身份又因為征戰勝敗後的不同際遇而戲劇性地轉換,有時是日本軍、有時是共產黨軍(共軍)、有時是中華民國的國軍。身份的流動,讓這群生在戰爭亂世時代的青年遭遇許多生命的嚴苛考驗。
全書共分四部:
◎第一部「臺籍日本兵在中國戰場」娓娓道來臺籍日本兵在中國戰場的故事。
◎第二部「前進南洋的臺籍日本兵」敘述臺籍日本兵在南洋戰場以及戰後戰犯審判的經歷。
◎第三部「來到臺灣的中國老兵」曆數中華民國政府的軍隊如何播遷來臺以及在臺灣落地生根的故事。
◎第四部「流離在外的中國老兵」書寫較不為人知,離散在香港、越南及韓國等東亞各地中國老兵的故事。
◎延伸閱讀
本書除了有老兵與時代的歷史故事,有些篇末,也會延伸書寫相關的重點概念或物件文化,映襯當時與老兵有關的生活或時代背景。
作者簡介
林玉茹
1966年生,臺南市人。現任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臺北大學歷史系合聘教授、財團法人曹永和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臺灣口述歷史學會理事長、南瀛國際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曾任日本東京大學外國人研究員、日本九州大學訪問學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化系訪問學人、日本早稻田大學太平洋研究中心特別研究員。研究領域為臺灣社會經濟史、清代臺灣史、海洋史、區域研究。著有專書《國策會社與殖民地邊區的改造:戰時臺灣拓殖株式會社在東臺灣的經營》、《殖民地的邊區:東臺灣政治經濟的發展》、《清代竹塹地區的在地商人及其活動網絡》、《清代臺灣港口的空間結構》、《向海立生:清代臺灣的港口、人群與社會》。
許蕙玟
南投人,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現職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研究專長為臺灣商業史。著有〈延續和新生:日治前期臺灣的商標法與商業(1899-1921)〉、單篇文章〈從標頭到商標:以施錦玉香鋪為例〉、〈日治初期商標法施行及其發展:以菸草商標登錄為主〉、〈舊慣與新制的交錯與碰撞:日治初期臺灣人商標登錄的初體驗(1899-1911)〉、〈藥進臺灣:日治時期高雄莊松榮藥房的經營變遷(1895-1945)〉、〈跨域貿易下的臺南商人與商標登錄(1860-1905)〉、〈大稻埕杜厝街杜玉記經營的興衰(1850-1912)〉、〈以捐入世:臺北大稻埕藥商陳茂通的社會事業〉、〈藥材、自製與代理藥品:東亞藥業網絡下的乾元藥行(1896-1936)〉。
許仟慈
臺北人,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畢業。曾於政大臺史所及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擔任行政助理,現在和愛貓Kiri一起在東京求學中。曾策畫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線上展「給我一盞茶的時間:攝影家普萊斯與他的《北福爾摩沙的回憶》」。
楊雅蓉
臺南人,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畢業。曾於國立成大歷史系及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擔任專任助理。目前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博士班就讀中。關懷農村、醫療相關課題,著有〈誰的道路?:日治時期臺灣近代化道路管理對牛車之影響〉等文。
郭立媛
臺中人,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學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藝術史研究中心兼任助理。著有《高雄醫學大學校史:茁壯篇(1973-1999)》(高醫大,與林丁國、陳行得、陳怡蓁合著)。
許雅玲
南投人,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現為采松有限公司總監。專長為歷史轉譯、內容企畫。著有《圖解台灣史》(晨星,與王品涵、郭婷玉、莊建華合著)、《黑色怪譚:讓你害怕的,真的是鬼嗎?》(聯合文學,與艾德嘉等合著)。
在東亞跨界流離的人生.epub
(12.52 MB, 下載次數: 253, 售價: 2 個碎鑽)
2025-1-31 01:08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作者:
Joukong
時間:
2025-1-31 06:18
新春佳節感謝樓主無私分享好書
作者:
somimi
時間:
2025-1-31 08:01
感謝樓主分享好書,長長見識,收下拜讀,新年快樂
作者:
aGGYYpk
時間:
2025-1-31 10:27
老兵的故事,感謝分享
作者:
kansanl
時間:
2025-1-31 12:43
感謝分享好書,新年快樂。
作者:
ss88019
時間:
2025-1-31 14:09
來越精進的版本,我喜歡 dark 灰黑色
作者:
beebeebi
時間:
2025-1-31 18:00
感謝樓主熱心的分享好書籍
作者:
dwang12
時間:
2025-2-1 00:41
臺灣歷史上重要的一頁,大時代刻骨銘心的動盪與傷痕,不錯的書,謝謝大大的分享!
作者:
apollong
時間:
2025-2-4 15:28
感謝樓主分享歷史好書,收藏細看。
歡迎光臨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https://apk.tw/)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