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_set.jpg (113.5 KB, 下載次數: 0) 2025-1-20 08:12 上傳 B000451998-001001.jpg (110.83 KB, 下載次數: 0) 2025-1-20 08:14 上傳
《宛如飛翔(翔ぶが如く)》這個充滿詩意的標題,讓人聯想到形容薩摩隼人極其傳神的鹿兒島方言:與其哭泣坐待,不如飛身躍下。絲毫不躊躇猶豫勇敢一戰的古代隼人,彷彿就在眼前,小說中的主角西鄉隆盛與諸多薩摩勇士,自始至終都抱持著這樣的豪情……這或許是讀者對這部小說的第一印象吧。近年,小說家宮城谷昌光在某場對談中揭示了司馬遼太郎使用在原題的「翔」字靈感,來自《詩經‧小雅‧斯干》。原本並無「翔ぶ」(とぶ)這個字,司馬採用「翔」字取代原本漢字的「飛」。詩文形容宮室之美「如鳥斯革,如翬斯飛」,如同鳥兒張開雙翼、雉雞展翅飛翔一般,這首描寫兄弟同心協力建造新宮室的詩文,或許也指涉西鄉隆盛與大久保利通二人在建設新國家的心境吧。
150年前的明治維新是日本轉型為現代化國家的改革運動,當時做為留守內閣的西鄉隆盛大力推動廢藩置縣、地租改正,將舊日本粉碎重來;自海外考察歸國的大久保利通,深感日本封閉落後,認為應暫時停止對外爭戰的政策,全力發展內政,建立起國家官僚體系。兩人同樣在為「明治新國家」的規劃與建設而努力──即使主張向海外輸出革命精神的西鄉與重視內治的大久保利通最後選擇的方向已有歧異。
司馬遼太郎歷史小說的特點,在於其具「動態」的特質──描寫許多時代性與社會變動的細節,除了生動的情節刻畫,還忠實重現歷史時空。或許是因為他在二戰中的「學徒出陣」經驗,他始終在文學中尋求「這個國家為何會變成這樣」的答案。他的作品當中,比起書寫事情如何走到這步(How),反倒蘊藏更多事情為何走到這步(Why)的內容,在司馬一系列作品中,可以看出歷史因果的脈絡。
從《宛如飛翔》這部作品,可以看見新生日本如何在國內不同勢力的爭論甚至流血內戰間產生,還有當年日、韓、清國外交攻防與勢力劃分的決定,造成琉球歸屬與台灣主權問題百餘年後仍餘波盪漾。
這也是為何今日我們應該讀司馬遼太郎的《宛如飛翔》。150年前的新生日本,內政外交皆面臨嚴重問題並隱含分裂危機:內有自封建制度及鎖國時代步向現代國家的過渡危機,外有歐美列強的垂涎覬覦。要如何在那樣的情勢下存活?要如何在不同的意見中找出共識,齊心為國家未來努力?從讀歷史小說談到思考國家前途似乎太沉重了……。不過,透過司馬的生花妙筆,至少可以想像站在海邊崖岸上,薩摩隼人一躍而下,勇敢一戰的豪情壯志。
最受歡迎的日本文學巨匠——司馬遼太郎
司馬遼太郎的文章平易近人,有如音樂般悅耳,在聽他述說精彩故事的同時,可以見識到作者博大精深的內涵/直木賞作者、歷史小說名家淺田次郎
一九二三年生於大阪,大阪外語學院蒙古語系畢業,本名福田定一,筆名乃「遠不及司馬遷之太郎」之意。一九六○年以忍者小說《梟之城》獲直木賞,六六年以《龍馬行》、《盜國物語》贏得菊池寬賞,之後幾乎年年受各大獎肯定,並獲頒文化勳章。慣以冷靜、理性的史觀處理故事,鳥瞰式的寫作手法營造出恢宏氣勢,一九九六年病逝,其「徹底考證」與「百科全書」式的敘述方法仍風靡無數讀者,堪稱日本最受歡迎的大眾文學巨匠。
司馬遼太郎擅長寓「風土歷史」與「虛構小說」為一體,結合人物特質與當地風土,客觀而全面地呈現主角在歷史上的地位。在他筆下,出身低微卻大公無私的西鄉隆盛,代表了明治維新向上奮發的光明、解放精神,這正和後來軍國主義日本的空虛、罪惡,形成強烈的對比。任何不懂日本史的人,在他細膩、生動的筆下,也能輕易地進入歷史的氛圍中,感受歷史洪流與個人命運糾纏的時代樂章。闔頁省思,您將頓悟人生智慧,體會人性的昇華與練達。
作者: bcafe 時間: 2025-2-12 13:04
歡迎光臨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https://apk.tw/)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