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標題:
亞馬遜重建零售關係 打造高效電商帝國
[打印本頁]
作者:
游幃翔
時間:
2012-7-22 12:00
標題:
亞馬遜重建零售關係 打造高效電商帝國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ti (11).jpg
(11.61 KB, 下載次數: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7-22 12:00 上傳
導語:美國《時代》雜誌撰文指出,網絡零售巨頭亞馬遜無疑是硅谷最具顛覆性的科技企業之一,雖然已是美國企業界的“巨無霸”,但亞馬遜仍在以創新產品和服務努力打造一個龐大而高效的生態系統,逐步實現主導這個世界的野心。
以下為文章全文:
最具顛覆性的科技巨頭
Google 、Facebook、 Apple 和亞馬遜以美國西海岸為“根據地”,將經濟衰退當作是一次構思宏偉藍圖和進行投資的契機,最終以創新的產品和服務席捲全世界。上述四家公司的成功顯然都與科技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其中,只有一家公司──亞馬遜──是牢牢紮根於傳統零售行業的科技企業,從事著最為平凡的業務──將產品從製造它們的人手中,送到需要它們的人那裡。
正因為如此,再加上亞馬遜孜孜不倦的創新,它無疑是四家科技巨頭中最具顛覆性的企業,準備以其他任何公司所不能的方式將自己融入美國人的生活。亞馬遜已經是美國企業界的巨無霸。在按市值排名的美國百大企業中,它位列第56名。按營收計算,它是美國第15大零售商,也是迄今最大的互聯網零售商。
在一個似乎已被電子商務統治的國度,亞馬遜擁有了發展壯大的豐富土壤。美國投資公司Raymond James分析師阿倫‧凱斯勒(Aaron Kessler)估計,電子商務占全美零售總額的比重約為12%,這一比重將在未來10年翻一番。亞馬遜不僅隨著互聯網零售業的蓬勃發展而壯大,而且市場份額不斷增長──增長速度是整個電子商務市場平均水平的3倍。
投資者似乎也認為亞馬遜在零售行業的主導地位會繼續得到加強。目前,亞馬遜股票的市盈率高達180倍,遠遠超過Facebook、 Google 或 Apple ,這表明投資者相信亞馬遜的利潤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然而,亞馬遜的業績增長將來自於哪裡?又有什麼力量能阻止這個“巨無霸”的前進步伐呢?
重建零售關係
早在夫妻店式零售店統治這片土地的時候,商家與顧客之間一對一的關係便很容易培育。商家對顧客的需要瞭如指掌──瞭解他們的喜好、他們的購物方式以及他們需要的商品。但隨著連鎖店開始主導零售行業,這種一對一的關係便消失了。那些在全美都有業務的零售商根本沒有辦法一對一地去瞭解他們的顧客。
但亞馬遜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據市場研究機構IDC分析師格雷格‧吉拉德(Greg Girard)介紹,亞馬遜最令對手畏懼的地方在於,“一對一是這家公司的客戶關係與生俱來的特點,與電信企業和銀行同其客戶之間的關係更為相像。”
儘管實體店是個“黑匣子”──顧客在店內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經理們的眼睛,不過亞馬遜卻可以不斷收集購物者的有用信息,接著通過電子郵件和旗下網站鎖定顧客,進而提升銷售量。
吉拉德說:“無論顧客何時從亞馬遜買東西,或是登錄其網站但不買東西,亞馬遜都可以收集此人的各類信息。亞馬遜可以從中挖掘大量數據,瞭解用戶在網站上尋找哪些東西,買了那些物品,放棄了那些東西,以及如何尋找產品。”這種關係以及亞馬遜利用它所能從事的業務都是無價的,讓亞馬遜在將電子商務轉化為營收方面處於最為有利的地位。
Kindle硬件業務
然而,亞馬遜很快即意識到,電子商務將會從傳統電腦向流動設備轉移。亞馬遜開發了第一代Kindle,接著是Kindle Fire平板電腦,這些都是亞馬遜大膽而頗具想像力的嘗試。對於一家互聯網圖書零售商而言,押注微軟或 Apple 更有可能從事的硬件業務,充分証明了亞馬遜創始人兼CEO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的遠見卓識和巨大決心。
開發Kindle和Kindle Fire並不是亞馬遜挑釁科技行業競爭對手的不切實際的嘗試。貝佐斯意識到,這些產品對維持亞馬遜在數字媒體領域的主導地位必不可少。儘管今天圖書、電影和音樂在亞馬遜營收所占的比重沒有最初那麼多,但仍然達到37%,而且利潤率相當可觀。
據凱斯勒估計,從長期講,數字內容在各類媒體銷售的占比將超過90%,如果亞馬遜希望留住這些營收,則必須進軍平板電腦市場,這樣,它就可以輕而易舉將數字銷售導向旗下網站,讓 Apple 等競爭對手無利可圖。
電商架構
亞馬遜最具冒險精神的賭博是進軍B2B市場,而這也是亞馬遜為了滿足投資者利潤增長預期所做的賭博。近年來,亞馬遜不斷加強其所謂的“雲計算”服務,即將該公司分佈於世界各地的大型數據中心的空餘服務器空間租出去,這樣,小企業主便不必冒前期投入資金的風險。
此外,亞馬遜還極大地增強其第三方交易平台的功能。借助於這個平台,世界各地的商家可以在Amazon.com創建自己的虛擬商店,在亞馬遜商品的旁邊銷售自家產品,而整個過程從始至終會圍繞亞馬遜龐大的用戶群和信用卡處理器服務展開。
實際上,第三方交易平台在亞馬遜總銷售量的占比現已達到35%至40%。每筆交易完成後,亞馬遜會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這使得亞馬遜第三方交易平台的利潤率高於其核心零售業務,同時亞馬遜又不必承擔產品開發或庫存的風險,而賣家也會從亞馬遜龐大的分銷網絡和用戶群中獲益。
英國《金融時報》上週專門撰文,探討了第三方平台業務對亞馬遜的重大貢獻:“這項業務已經使得亞馬遜的經濟影響力超出了 Apple 、 Google 和等其他科技巨頭的範圍,覆蓋股票交易所、電網運營商、信用卡處理服務商和船運公司等各行各業。”
實際上,正是致力於發展第三方交易平台,亞馬遜才得以以沃爾瑪等公司從未夢想過的方式改變零售行業。沃爾瑪的營收遠遠超過了亞馬遜。
誰能阻止亞馬遜前進步伐?
當然,亞馬遜在建立一個像沃爾瑪式零售帝國的道路上將遭遇許多挑戰。本週有報導稱,亞馬遜正在積極推進許多產品的當日送達服務。《Slate》雜誌認為,亞馬遜此舉將會“毀掉當地零售業”。
但要實現這一目標,亞馬遜必須對基礎設施進行投資建設,這樣勢必會導致固定成本上升。如果希望在價格上繼續向競爭對手施加壓力,那麼亞馬遜就必須克服這個重大障礙,儘管它面臨許多困難。
目前,只有實體店才能向顧客提供這種即時服務,要想讓用戶獲得這種體驗,亞馬遜只能加大投資。而與此同時,傳統零售商也在斥巨資以實現亞馬遜帶給用戶的選擇性和便捷性。梅西百貨和Nordstroms等零售商未來幾年將斥資數億美元,用於增強其電商業務,將其與實體店和在線庫存有機結合起來。
實際上,傳統零售商並沒有意識到他們遭淘汰乃是大勢所趨,因此正在竭盡所能去利用其主要“武器”──實體店──進行反擊。我們有理由相信許多零售商會憑藉這種戰略取得成功。畢竟,消費者仍然對店內購物的社交體驗趨之若鶩。他們渴望得到瞭解自己實際需要的貼心服務,也希望在購買之前先去摸一摸、試一試這些產品。
所以,儘管亞馬遜在零售業的地位日趨穩固,但競爭將異常激烈,因為傳統零售商不會輕易放棄。亞馬遜的營收可能會繼續以每年50%的速度遞增,無論零售業的未來是怎樣的一番景象,亞馬遜都會當仁不讓地居於主導地位。(清辰)
來源 香港新浪科技
歡迎光臨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https://apk.tw/)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