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標題:
翻譯的危險:清代中國與大英帝國之間兩位譯者的非凡人生 作者:沈艾娣 (繁_TXT)
[打印本頁]
作者:
lcynhy
時間:
2024-9-13 09:20
標題:
翻譯的危險:清代中國與大英帝國之間兩位譯者的非凡人生 作者:沈艾娣 (繁_TXT)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udjgnqr7gDeXrvEy72mJTQ.jpeg
(81.65 KB, 下載次數: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4-9-13 09:14 上傳
衝突或和平,就在翻譯一念間
榮獲十八世紀研究最佳圖書獎Kenshur Prize
沃爾夫森歷史獎入圍
坎迪爾歷史獎入圍
英國大使寫給朝廷的信,為何要由一個十二歲小孩代筆?
什麼樣的譯者膽敢惹惱嘉慶皇帝?
鴉片戰爭結束議定條約時,為何沒有中方翻譯在場?
──危機四伏的世界,需要有膽識的譯者──
1792年八月底,以馬戛爾尼勛爵為首的使團成員在樸茲茅斯集合,要從那裡登船前往中國。整個航程將耗時一年之久。
這是史上第一次,英國人出使中國。那時世界上還不存在漢英字典。
使團的艦艇上,有大使的親信和祕書,航海經驗豐富的船長和海軍軍官,還有畫師、醫生、科學家、傳教士以及東印度公司的人員。
兩位背景特殊的譯者也在船上。
李自標出生於華北的天主教家庭,童年時透過教會的全球機制,被送去義大利那不勒斯學習。馬戛爾尼的副手老斯當東為了尋覓譯者,旅行到那不勒斯,而選中李自標。他雖然不會說英語,但嫻熟義大利語和拉丁語,這在當時的歐洲屬精英人士的語言。那是個基督徒在中國容易遭到迫害的時代,李自標決定擔任使團的翻譯,有他宗教信仰上的目標。
年幼的小斯當東,連登船的繩梯都爬不上去,卻已經在父親的嚴格訓練下學會講拉丁語和古希臘語,接觸植物學、天文學與數學知識,觀摩製造業實務與工業革命的新發明。這樣的教育讓他一輩子異於同階層的人。使團的譯者成了他最初的漢語老師。他的父親帶他遠赴中國,經歷長途航程的波折與奇遇,最終以小小年紀進入朝廷晉見乾隆皇帝。日後他將在重大的清英衝突中擔任翻譯,並親手完成史上第一本從漢語譯為英語的書籍。
三十多年前,有一位為東印度公司做翻譯的英國人洪任輝,因為要求擴展貿易,遭到囚禁,協助他的中國人劉亞匾被公開處決。在這樣的陰影下,鮮少人敢擔任譯者。
懂得異國語言的人,意味著比起其他人,對另一方能夠有更多的同理。因此譯者既可能遭到自己人懷疑忠誠,又要面對冒犯另一方的風險。
李自標和小斯當東承擔起這樣的危險,在翻譯中展現智慧與勇氣,微妙地引導局勢,卻也因為他們跨文化的能力,走上既不凡又疏離的人生。
作者簡介
沈艾娣(Henrietta Harrison)
英國著名漢學家與歷史學家,於牛津大學擔任中國現代研究教授以及彭布羅克學院研究員。2014年獲遴選為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現居英國牛津。著有《夢醒子:一位華北鄉居者的人生(1857–1942)》與《傳教士的詛咒》。《翻譯的危險》是她的最新著作,榮獲十八世紀研究最佳圖書獎Kenshur Prize,並且入圍沃爾夫森歷史獎(Wolfson History Prize)和坎迪爾歷史獎(Cundill History Prize)。
譯者簡介
趙妍杰
女,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專業方向為近代中國社會文化史、民國政治史。著有《家庭革命:清末民初讀書人的憧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0年)。譯有《夢醒子:一位華北鄉居者的人生(1857–1942)》(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
作者:
rixq
時間:
2024-9-13 09:20
來領賞,請您查收。
翻譯的危險:清代中國與大英帝國之間兩位譯者的非凡人生.epub
(2.45 MB, 下載次數: 9, 售價: 1 個碎鑽)
2025-7-21 03:22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閱讀權限: 10
作者:
zwitterion
時間:
2024-9-14 18:04
期待有人分享這部好書
歡迎光臨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https://apk.tw/)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