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標題:
商業周刊 第1912期 作者:多人 (繁_PDF)
[打印本頁]
作者:
oppopp1223
時間:
2024-7-8 00:42
標題:
商業周刊 第1912期 作者:多人 (繁_PDF)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商業周刊 第1912期.jpg
(315.92 KB,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4-7-8 00:40 上傳
內容簡介
AI晶片設計大廠輝達(NVIDIA)的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近期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了一句對領導人極具啟發的話,他說:「我現在給的答案少了,問的問題卻多得多了。」這句話反映出來的,是當前環境劇變,沒有人有一切問題的答案,領導人必須學會提問,讓團隊釋放創意,提出最佳解方。
轉型是當前許多企業都面臨的課題,但是大部分都沒有轉成功,那些少數轉型成功的企業究竟做了什麼不一樣的事?我們來看看Adobe的轉型。一直以來,這家公司都以銷售Photoshop這類軟體給創意人士為主要業務,然而,執行長納拉延(Shantanu Narayen)在2011年規畫了一項目標宏大的轉型,也就是將它所有產品線移到雲端,並且改為網路訂閱模式,採取軟體即服務(soft-as-a-service, SaaS)模式,這在當時沒有業界範例可參考。為了要讓顧客持續訂閱,公司必須在每個接觸點上都提供良好的顧客體驗,因此Adobe將此轉型目標納入每日的營運活動中,包括產品管理、工程、行銷、IT,都要緊密協作,讓顧客有一致的良好體驗。同時,Adobe持續運用生成式AI進行轉型,在2023年,為自家軟體推出了100項新功能。Adobe轉型的成效卓著,它的市值從納拉延接任執行長時的240億美元,飆升到現在的2,500億美元。如果我們歸納Adobe的轉型做法與其他業者有何不同,那便是:它的企圖心宏大,不只以業界典範為標竿;將改革視為持續的過程;最後,它將轉型融入公司的營運節奏當中,讓員工都瞭解該做什麼(見〈企業成功轉型六堂課〉)。
而轉型時,有沒有足夠的人才是關鍵因素。過去盛行一時的人力精簡、遇缺不補做法,造成人才短缺、員工過勞,使得企業無法順利轉型。那麼,人資部門應該如何協助企業進行人才轉型計畫。人資首先應提供真實數據,讓執行長明瞭人力不足造成的成本有多高,藉以敦促執行長採取行動。同時還要重新培訓員工,並建立內部人才流通市場(見〈人資新任務:員工利益優先!〉)。
創投公司用獨特的眼光,尋找到新創事業,並協助它們開創出優異的商業模式。包括Google、Netflix、Airbnb和Uber都是因為有創投的資助而發展起來的企業。如今,穩定的時代已過去,傳統企業可以向創投學習哪些做法,來掌握變局中的商機?或許,最值得學習的是,創投尋求歧見,而非共識;它們甚至設下「魔鬼代言人」的角色,來挑戰現有思維,並聽到不同角度的見解。傳統企業可以好好學習這點(見〈創投心態催生創新決策〉)。
商業周刊 第1912期.part1.rar
(20 MB, 下載次數: 377, 售價: 1 個碎鑽)
2024-7-8 00:41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商業周刊 第1912期.part2.rar
(18.09 MB, 下載次數: 379, 售價: 1 個碎鑽)
2024-7-8 00:41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作者:
somimi
時間:
2024-7-8 07:02
感謝樓主分享好書,長長見識
作者:
sasori
時間:
2024-7-8 23:15
感謝大大無私地分享好書籍
作者:
kimosogood
時間:
2024-7-8 23:19
感謝大大分享
找好久了
作者:
anson6668
時間:
2024-7-9 06:18
感謝樓主無私分享,謝謝您!
作者:
bestkk
時間:
2024-7-9 06:22
樓主分享好書籍,令讀者獲益匪淺,造福读者學子。
作者:
yalais
時間:
2024-7-10 09:04
必看的商業周刊,從中可以了解很多事情。
感謝樓主的分享。
作者:
lilbee
時間:
2024-7-22 19:0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jacky541689
時間:
2024-9-9 19:2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歡迎光臨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https://apk.tw/)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