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標題:
大象與國王 作者:托馬斯·特勞特曼 (繁_EPUB)
[打印本頁]
作者:
fireball0512
時間:
2024-4-4 13:02
標題:
大象與國王 作者:托馬斯·特勞特曼 (繁_EPUB)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大象與國王:一部環境史 - (美)托馬斯·特勞特曼.jpg
(97.23 KB,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4-4-4 13:01 上傳
◎書名:大象與國王:一部環境史
◎內容簡介:
大象龐大而莊嚴,從王權誕生之日起就是國王無法抗拒的尊貴象徵。 從考古發現可以看到,各個早期文明已存在馴養大象的現象,如埃及、亞述、美索不達米亞、中國,以及印度河流域。 在這些地方,大象的主要用途是王室祭品和狩獵對象。 然而,托馬斯·特勞特曼在南亞次大陸發現了特殊的用象制度,這個制度保護了它們的棲息地和族群數量:那就是戰象。
自西元前1000年開始,北印度地區開始在戰爭中使用大象,與步兵、騎兵、戰車共同構成了「四軍」。 大象開始進入人類的文明史,成為國王力量的象徵。 在此後的3000年中,以恆河流域為起點,戰象的足跡逐漸遍布南亞,同時向西傳播至波斯、敘利亞、埃及、迦太基、希臘和羅馬,向東傳播至中南半島、爪哇島 和印尼的其他地區。 湯瑪斯·特勞特曼追溯了戰象的緣起、傳播路徑和文化遺存,描繪了一幅跨越了3000年的文化圖景。
為了維持這個獨特的製度,國王必須保護野生大象免受獵人的覬覦,也要保護大象棲息的森林不被砍伐,也要維護與森林民族的關係。 因此,國王與大象的關係,實際上是國王、大象、森林和森林民族之間的四角關係——這是一個豐富且複雜的關係網。 所有這一切,構成了我們所謂的文明。
19世紀,隨著英國人到來並統治南亞的絕大部分地區,人口數量暴增,獵象成為一項運動。 戰象制度退出歷史舞台,大象的分佈範圍隨之縮小,族群數量也急劇減少。 而時至今日,人像矛盾仍不時出現在新聞中。 本書作者指出,人口數量的增長是一個長期問題:人類作為一個物種取得了災難性的成功。 這一切都在時刻提醒著我們,需要找到方法來保護自己的未來,並在過程中保護與我們共存的生物的未來。
在跨文化的視野下,作者也沒有忘記中國。 作者指出,不論是甲骨文中的“象”、青銅器中的“象尊”,亦或是“商人服象”、《明實錄》中的佔城進貢大象,中國都發展出了豐富的象文化 ,但獨獨沒有「戰象」。 作者提出了「土地倫理」的概念,認為中國「農業立國」的思想導致了其與印度的文化差異。
◎作者簡介:
特勞特曼(Thomas R. Trautmann)
美國歷史學家、文化人類學家,密西根大學歷史與人類學榮休教授,曾任密西根大學歷史系主任、南亞研究中心主任。 1997-2006年擔任《社會與歷史比較研究》主編。 著有《印度次大陸:文明五千年》《語言與國家》《雅利安人與英屬印度》。
特勞特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古印度歷史、人類學史和其他相關學科,特別專精古印度梵語論典。 他也撰寫了有關印度達羅毗荼人親屬關係和美國印第安人親屬關係的大部頭著作。 特勞特曼常年在密西根大學為本科生開設印度文明史通識課、專題課,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擅長用通俗淺顯的方式講授印度文明史專業知識。
※本書為簡體轉繁體,書內圖片上的文字仍為簡體
大象與國王.epub
(7.86 MB, 下載次數: 107, 售價: 1 個碎鑽)
2024-4-4 13:02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免責聲明】
本人呼籲會員們不要將本站資源用於盈利和/或非法目的
本人亦不承擔會員將本站資源用於盈利和/或非法目的之任何後果和/或法律責任
本圖像文件皆從網上蒐集轉載/不承擔任何技術及版權問題
下載鏈接僅供寬帶測試研究用途/請下載後在24小時內刪除/請勿用於商業目的
作者:
wenshu88
時間:
2024-4-5 12:5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fox0338
時間:
2024-4-16 13:39
感謝樓主分享精彩的作品,優質環境文化史之書值得拜讀
歡迎光臨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https://apk.tw/)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