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飲食/健康] 炎症是百病之源嗎?

[複製連結] 查看: 1961|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sichan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22-1-4 05:17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本帖最後由 hsichan 於 2022-1-4 05:29 編輯

                                    炎症是百病之源嗎?

      英文有兩個字,inflammation 和 infection,中文都翻譯成「炎症」或「發炎」,其實後者譯成「感染」較為恰當。感染是指有外來的病原體(細菌、病毒、黴菌等)侵犯人體。感染大多會產生炎症反應,但是炎症不一定意味著身體存在感染。

      炎症是身體的一種防禦機能,是身體對病原體或刺激造成的傷害所產生的反應。身體為了消除外敵,防止傷害的惡化和擴大,以及修補受損的組織,會動員免疫系統並協同一些免疫系統之外的成員來產生炎症反應。炎症反應對動物的生存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但是正如心臓衰弱時、身體會做出一些防禦措施來減輕心臟衰弱對其他器官所引起的壓力,這些防禦措施並非都對病人有益,有時也會「防禦過當」,反而有害。長期存在的炎症有可能成為百病之源,許多慢性疾病都可找到炎症的足跡。

      炎症可以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炎症(Acute Inflammation) 是指組織或器官因為有害物質的刺激,在短時間內產生的反應。常見的急性發炎多為細菌感染引起,大家都熟悉急性發炎的紅、腫、熱、痛四大症狀,有時會導致化膿或膿痬(Abcess),痊癒時也可能結疤。慢性炎症(Chronic Inflammation) 指炎症反應的發生要數天或數週等較長的時間,有時甚至處於持續性的低度發炎狀態。急性炎症有時沒有痊癒而轉變成慢性,慢性炎症偶然也會劇烈化而轉變為急性。一般來說,急、慢性發炎的病理機轉不太一樣。後來的醫學研究,使我們也了解到許多非感染疾病的主要病變也是炎症反應。這些了解促進了新一代治療癌症、自體免疫疾病和各種退化性疾病的新藥的開發。

      慢性炎症對炎症所在部位的傷害顯而易見,不過醫學界很早就注意到不只如此:患有各種關節炎的病人得冠心病的風險比沒有關節炎的人高;近數十年更發現了齒齦炎和冠心病的關連。似乎局部性的發炎,也會「禍延他處」在遠離發炎部位的器官或組織製造麻煩。以前對慢性炎症的了解,侷限於身體某器官或組織的局部發炎反應。最近幾十年來有一個新的觀念已經廣為醫學界接受。這個觀念指出,不論身體內有無可以確認的慢性炎症病灶,很多慢性疾病患者血液或組織中,一些代表炎症的指數都有少量上升。一般相信,這些病患身體處於持續性的低度發炎狀態,他們的慢性疾病和炎症有密切的關係,有些甚至是因果關係。有一個名詞「整體慢性發炎」( Systemic Chronic Inflammation, SCI),用來描述這個觀念。

       導致慢性炎症的原因包括:

1、沒有完全清除急性炎症的根源,變成慢性化。
2、染上人類無法化解的病原體,例如乙肝、丙肝病毒或鉅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 等。
3、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統錯誤攻擊自己的組織。
4、長期暴露於有毒或刺激性物質,如化學藥品或污染的空氣中。
5、其他壓力因素如肥胖、唱酒、抽煙、長期精神壓力等等。
6、生活習慣和社會文化上有不少被認為對慢性炎症有加、減分之效的事項;加分的如良好的飲食習慣及運動;減分的如抽煙、酗酒、睡眠不足等。

     也有某些慢性炎症病例找不到明確的原因。
   


      很早醫學界就注意到,有慢性感染或發炎的器官或組織比較容易長癌,例如慢性膽囊炎和膽囊癌,以及肺結核和肺癌。不只如此,這些人的癌通常是長在炎症組織的周邊。我們在醫學院時就偶爾會聽到不慎吸入異物的人,多年以後在卡著異物的組織周邊產生肺癌的病例。「 疤痕癌」(Scar Caner)甚至被用來稱呼這種癌症。但是倒底是炎症導致肺癌,還是得了肺癌之後,才激出肺組織對癌細胞的炎症反應,至今還有爭議。

       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中風、腎血管病和周邊血管疾病等)、糖尿病、代謝症候群、黃斑退化症、肌少症等等,幾乎所有的慢性疾病,都可以找到慢性炎症參與在內的痕跡。

       既然慢性炎症這樣重要,吃消炎藥是否有幫助? 傳統的消炎藥如阿斯比靈有證據可以減少得大腸癌及有降低死於某些癌症的機率。不過另一類消炎藥物,「非類固醇消炎藥物」(NSAID, 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效果就較不確定,有些研究說有幫助,有些則反之。 我想問題在於慢性炎症的病理機轉很複雜,傳統的消炎藥對許多新發現的炎症病變的作用不大。另一方面,針對抑制最近才研究出來的促炎因子而開發的藥物,已經在一些最近的研究中嶄露頭角。

       對本文題目的回答,只能說目前我們還不能說炎症是百病之源。事實上我們知道身體的所有功能和反應,都是受許多因素的(multifactorial)影響,所以炎症不太可能是百病的唯一根源。隨著醫學的發達,我們對炎症反應會有更多的瞭解:為什麼會發炎?炎症的機轉和對身體的傷害?如何去更有效和精準的偵測和定量體內確實有炎症?如何去預防和治癒炎症?在有更進一步答案之前,我們仍不妨選擇可以降低慢性炎症的健康生活方式。


    【謝安民醫師為退休心臟科醫師,曾經擔任過芝加哥榮民醫院的心臓加䕶病房主任,心肺復甦委員會主席。因見許多人對自身的健康管理存在許多的困惑,故想利用退休閒遐之餘,筆耕告訴大家正確的醫學和健康常識。】      
    【 本文轉載自「 謝醫師講健康的生活、正確的醫學常識」專欄。】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評分

參與人數 5碎鑽 +5 幫助 +6 收起 理由
lobe28 + 1 + 1 非常讃
oldto + 1 + 1 非常讃
104401 + 1 + 1 非常讃
sue1289 + 2 + 2 讚一個!
jia4568tw + 1 讚一個!

查看全部評分

本帖被以下專題推薦: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1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