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社會] 漂浪島嶼:端著鰻苗去餵鴨

[複製連結] 查看: 279|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cctno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4-1-15 09:33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漂浪島嶼:端著鰻苗去餵鴨
2014年01月15日09:29   
冬季寒風,許多漁民夜裡點著頭燈,手操三角網,冷颼颼的在河口、海岸,捕撈鰻苗,想在過年前拼點幸運之財。

在外澳,早期當過船長的簡先生嘆息,50年前,鰻苗成群,漁民嫌卡網,還整跎端著去餵鴨。簡先生說的讓人驚訝,卻是一項是事實,因為鰻魚從1960年代開始發展養殖技術,在養殖之前,農民都在田間、溪河抓野鰻,海邊的鰻苗,漁民撈起,不是做捕魚餌料,就是當豬鴨飼料,鰻苗不是那麼值錢的東西。

但是到現今,鰻魚是高價商品,養殖技術依賴漁民補撈或進口鰻苗,再放入養殖池養育,成鰻銷日。但是,鰻苗年年減少,去年每尾鰻苗喊價到180元左右,今年量增跌價到80元上下,但是高低價差,仍然無法遮掩鰻苗銳減的問題。

日本瘋狂迷戀鰻魚美食,對於鰻魚的研究,更是投下鉅資不遺餘力,甚至為瞭解深海產卵的鰻魚生命史,還動用小型潛艇,深潛馬里亞納海溝,探查鰻魚產卵場域,魚卵孵化到變成柳葉鰻苗,開始隨著洋流前進的歷程。瞭解這段孵化育成期間,海溫、海水鹽度,甚至營養來源,想要突破鰻魚養殖的最後難關。

但是,從魚卵到柳葉鰻苗,這段鰻魚成長之秘,至今始終難以透徹,也只能持續進行撈鰻苗來育成的養殖技術。

面對鰻苗銳減,原因眾多分歧,但是隨著相關研究發現,氣候變遷、過度捕撈、環境破壞都是主要原因。

2013年,日本東京大學大氣海洋研究所提出一份研究報告,指出鰻苗每年不同的增減,可能在氣候變遷下,改變海水鹽度,也造成鰻魚產卵場改變,於是在不同洋流的帶領下,鰻苗順著黑潮北上洋流,來到台灣、日本、中國沿岸,就得以存活,讓鰻苗大增,一旦進入南下洋流,就是死亡。這份報告提供每年鰻苗多寡的可能之因,但是對於鰻苗總體數量的銳減,直指洄游到產卵場的親鰻急遽減少,才是鰻苗銳減的主因。

親鰻的急遽減少,鰻苗的過度捕撈,成為一項原因。在台灣,因為鰻苗稀少的昂貴,促使民眾年年在河口、海岸,佈起綿密的捕鰻線,孵化洄游即將入河成長的鰻苗,必須通過這條捕撈線,才有可能溯河而上。於是,近岸鰻苗的高度捕撈,變成越抓越少的惡行循環,促使農委會在2013年9月宣布,西部縣市,每年自3至10月,禁止於離岸3浬內的海域、潮間帶及河口捕撈鰻苗。

政府以禁捕鰻苗作為應對之策,只能算是治標之道,卻不是治本之方,因為鰻苗減少的最大的問題,主要來自棲地環境的破壞。

鰻魚是一種生命力強韌的生物,鰻苗一旦進入河流,就隨著水系通道,進入河流、埤塘、農田的生長棲地,許多農民指出鰻魚有過山的本領,趁著大雨之時,在流水的地面,保持身體濕潤,就能從溪流溜到山溝,遍野四處找棲地。

但是到現今,許多河流污染,鰻苗就算逃過捕撈,進入河道,也被毒水毒害致死。就算沒有毒死,溯河而上,面對水泥化的河岸,無處可躲,碰上農藥毒田,也是無食可覓,就連雨天過山的本領,在溪流濕地銳減,野溪高度整治下,根本也是難以施展,整個生長棲地的惡化,根本不利鰻魚成長。

在金門夏興,曾經遇上一位捕鰻達人,長期專抓野生鰻魚。他說,金門埤塘、溪流的整治,堤岸水泥壁面,河岸缺乏草岸,根本不是鰻魚躲藏生存的地方,現在和以前補捉數量已經差很多。棲地的破壞,讓鰻魚無法成長,當然減少親鰻洄游入海繁殖產卵的數量,連帶當然也影響鰻苗的總量,如果無法從保護河流,復育棲地作起,僅止於鰻苗禁捕的作法,其實助益不大。

面對鰻苗銳減,各國皆有因應之策,日本早期即已實施養殖數量的總體管制,鰻苗多數依賴進口,加上野外捕撈鰻苗數量,一旦達到養殖需求,立即停止捕撈鰻苗,讓鰻苗可以進入河域成長。其實,台灣也在學習日本後路,鰻苗早已大量由中國進口,並且管制鰻苗出口,全力衝刺成鰻輸出。但是到近期,中國養鰻技術,在台灣業者技術移民後,能力突飛猛進,現今也開始管制鰻苗出口,直接進軍日本,吃下台灣的養殖成鰻外銷市場。

台、日、中三國,搶食鰻魚市場,在鰻苗銳減下,都想改善育苗技術,達成鰻魚完全養殖的方法。在養殖經濟上,當然是一個大賺錢的途徑,但是在生態上,卻未必是福氣。

因為在生態界,鰻魚是河流生態的指標物種,代表著棲地環境的健康,以及生物多樣性的指標,河流失去鰻魚,也意味著河流的死亡。一旦養殖池裡,鰻魚完全養殖,達到經濟目的的需求,卻不再顧及河流生態,野生鰻的消失,將是成為生態圈的憾事。

當老船長說出「端著鰻苗去餵鴨」的話語,讓人驚奇。在那個生態豐沛的年代,也許有著過多不惜的浪費,但是卻也告訴人們,一個物種生存的道理,只要照顧好棲地環境,人類適度捕撈,物種自然安康的繁衍,鰻苗重回盛景,何愁食物短缺,美食不再。

鰻魚的故事,該驚心的不是鰻苗銳減的高價起伏,而是為何能過山的鰻魚,失去的生長的河流家園。

【編按】
最即時的新聞、最銳利的評論,都在《蘋果日報》即時新聞。《蘋果日報》即時新聞開闢名家專欄,每週刊出日期如下:
星期一:黃國昌、王丹
星期二:南方朔、楊照
星期三:漂浪島嶼、賴士葆
星期四:膝關節、楊志良
星期五:馮光遠、丁允恭
星期六:羅文嘉、柯一正
星期日:彭明輝、劉寶傑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