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娛樂] 音樂處方-共振音樂 對症下樂

[複製連結] 查看: 180|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nono37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3-10-7 10:14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
作者: 林宜慧╱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10月7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林宜慧╱台北報導】

你能想像,就診時到櫃檯領藥,領藥窗口給的不是塑膠夾鏈藥包,而是一片音樂CD?

音樂真能跟藥物一樣,依照醫師處方按帖「服用」?國內自德國引進醫學共振音樂概念,將不同節拍音樂結合相對應刺激的大腦區塊,開出針對各種

精神症狀的「音樂處方」,已有部分醫師將它運用於精神相關疾病的輔助治療。

音樂處方如何對症下「樂」?中華音樂療法發展協會理事長謝汝光說明,大腦的左右半球可分為額葉、顳葉、頂葉及枕葉等4葉,每個腦葉區負責不同功能,而音樂處方就是依不同振動頻率的音樂,刺激各腦葉區。

共振音樂療法利用0.04至0.06赫茲的超低頻共振,平衡交感與副交感神經,調整神經系統失調引起的腦功能障礙。謝汝光舉例,聽中速度音樂刺激前額葉,可調整情緒,改善焦慮症等情緒障礙;聽高速度音樂則改善顳葉失調,適用於專注力不足、記憶力差者;至於睡前放鬆紓壓,則聽慢速音樂安神。

他指出,音樂治療首要目的是提高患者睡眠品質,先掌握熟睡時心跳和呼吸的比例(4:1),就能同時掌握腦波頻率,達到舒壓與提高睡眠品質成效。一般人正常情況下,每分鐘心跳約72下,而共振音樂療法的慢速及中速音樂約每分鐘60拍,高速度音樂則與心跳相當,但不能有固定性節拍。

本身也將音樂治療運用於失智症研究的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李建勳表示,音樂治療每次至少需重複聽30分鐘以上,時機多為早晚各一次,或在患者某些症狀發生時播放;一星期至少3次,通常4周以上部分症狀有所改變。

在台灣,音樂治療並未經政府認證給付,只有部分精神科、復健科或神經科醫師將它輔助使用在一般治療上,常見對象如失智症老人、自閉症及過動兒童;而在歐美各國,音樂治療行之有年,更設有音樂治療師教育機構及認證機制。



來源:yahoo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