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飲食/健康] 得了糖尿病要怎麼辦?

[複製連結] 查看: 4994|回覆: 5|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sichan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22-1-20 18:48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得了糖尿病要怎麼辦?

      你的醫師告訴你,你有糖尿病了。糖尿病是個很重要的慢性疾病,不只對許多器官和全身整體的健康都會有顯著的影響;而且可能是最需要你用心去調養和治療的疾病之一。 除了看醫師,遵醫囑用藥之外,請讓我分享一些有助於糖尿病人保健的要點。

1,糖尿病是血管的病: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是醣類代謝不良的病,其實糖尿病的問題遠大於醣的代謝不良,更正確的説,糖尿病應該被視為是血管的病,長期的糖尿病,往往會導致從頭到腳全身各處血管的各種病變。糖尿病的血管問题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發生在小血管,如視網膜、腎臓和神經的血管;另一類發生在較大的血管,如心臓的冠狀動脈、腦部血管及四肢的周邊血管。糖尿病的併發症如眼盲、中風、冠心病、腎衰竭和截肢都是血管的病變造成的。治療糖尿病人一定要兼顧到病人常有的心血管疾病。

2,了解自己的家族病史:糖尿病的遺傳性很強,家族中有糖尿病的人越多,其他成員得糖尿病的可能性也越高。和糖尿病有關連的幾個疾病或併發症也都會遺傳。所以了解你的家族病史,不只是哪些人得糖尿病,最好也能知道診斷時的年齡。(年齡很大才得病的,統計上看來,遺傳的影響力不大)。也要知道家族中是否有冠心病、中風、腎衰竭或截肢的病史。了解家族病史有助於你監控自己併發症發生的可能性,同時對維護你家人健康也有幫助。

3,了解自己在「病程」的哪個階段:慢性疾病都有一個過程(病程),從輕症到中度、重症、甚至末期。每個人病程進展的程度和快慢不一,也不是每個人都會走到中、重症的階段。觀察和監測(monitor)病程的發展,是治療慢性病的一個很重要的工作。醣代謝出問題通常是慢慢開始、緩緩進行。每個人在診斷出有糖尿病時,大多數醣類代謝不良已經存在一陣子了。以前有人估計,診斷出糖尿病時,病人已經有心血管疾病近十年了。當然由於現在幾乎每個人一年都會看醫師或抽血檢驗,糖尿病往往在比較早期就診斷出來,所以以上的陳述可能已經不再適用。了解自己在病程的那一點,知道糖尿病已經在你的眼底(視網膜)、心、腎、腦等各器官的血管和功能有沒有造成變化或傷害,構建一個做為以後評估病況是否有惡化的基礎線。還有一點更重要的是,現在的治療思維是血糖控制的程度要因病人的年齡大小而異。年輕人(更正確的說是病程早的人群)血糖控制要緊一些以求減緩糖尿小血管病變(眼底、腎臟和神經)的進行。有糖尿病多年的人(即病程較久,大多數已有顯著的心血管疾病),血糖控制鬆些為宜。

4,準備一個好的血糖機:血糖機測量的是全血血糖,而醫院抽血是量血清中的血糖,兩者略有不同,但是現在的血糖機都有矯正這個差異。我會叫病人在抽血量血糖之後,馬上自己用血糖機量一下,藉此看看你的機器準不準。

5,空腹/飯後血糖:  一天之內,隨著飲食、作息和運動,血糖會起起伏伏。正常人起伏的維持在一個狹窄的範圍,醣類代謝不良或糖尿病的患者,起伏的範圍就大多了。維持血糖在一定範圍內,需要身體很多部門的協力工作,有升血糖的荷爾蒙,也有降低血糖的荷爾蒙,而影響空腹血糖和飯後血糖的機轉不同。常有人問空腹血糖重要還是飯後血糖重要?主張飯後血糖比較重要的理論是:1、糖尿病患者大概需要四小時才能把血糖降到空腹時的數值,所以飯後的血糖值影響身體比較久(吃三餐的人約12小時),對健康的影響也比較大。2,飯後血糖的颷升,會引起身體產生發炎化學物質,有害健康。還有一點,在早期、病症較輕的糖尿病人,空腹血糖常比正常值只多一點,而飯後的血糖不正常的幅度較大。所以至少在病程初期,飯後血糖比空腹血糖重要。我認為空腹和飯後血糖兩者都重要,分別代表醣類代謝病理的不同面向。糖化血紅蛋白(HbA1c) 則反映前3-4個月血糖的平均值,比較能評估整體血糖控制的好壞。

6,營養師諮商:飲食控制、適度運動和藥物治療是治療糖尿病的三大武器。三個武器一起使用,控制糖尿病的使命較容易成功。 從營養師那裡學到一些糖尿病病人飲食要注意的地方,至為重要。 使用升糖值(glycemic index)、 食物份量交換(food exchange )等知識,對日常良好飲食的計劃會很有幫助。

7,運動對於控制血糖很有幫助,不只如此,對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如血壓、血脂)也有正面的影響。糖尿病人都應該養成常運動的習慣。因素林拮抗(insulin resistance)是促成糖尿病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造成血糖難控制的原由。運動可以降低因素林拮抗。

8、糖尿病的人傷口癒合比較慢且困難,也比較容易受感染,所以要學一點清潔、保護傷口的方法和技巧,傷口有問題要儘早求醫,剪指甲要小心,也可以找足科醫生剪腳指甲。

9、年紀稍大才得糖尿病的人,得的絕大多數是第二型(又叫成年發病型,adult-onset)糖尿病。
第一型和第二型都糖尿病和遺傳有關,但是第二型受遺傳的影響較大。第一型病人的胰臓一開始發病就不分泌因素林,所以非依靠外來的因素林不行。第二型則往往還有製造因素林的能力,所以除非到後期,可以不打因素林。我們還不完全了解糖尿病的原因,只知道第一型的病人是因為胰臟被病毒或自體免疫破壞。我用個比喻來說明第一型和第二型的差異,第一型糖尿病病人的胰臟是得急病死,而第二型病人的胰臟是「過勞死」。

      照顧自己的糖尿病是一輩子的功課,多照顧你的胰臟,注意飲食和運動,不要過度操勞你的胰臟。它就可以為你服務得更久、更好。

      【謝安民醫師為退休心臟科醫師,曾經擔任過芝加哥榮民醫院的心臓加䕶病房主任,心肺復甦委員會主席。因見許多人對自身的健康管理存在許多的困惑,故想利用退休閒遐之餘,筆耕告訴大家正確的醫學和健康常識。】      
      【 本文引用自「 謝醫師講健康的生活、正確的醫學常識」專欄。】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評分

參與人數 7碎鑽 +8 經驗 +2 幫助 +10 收起 理由
sue1289 + 2 + 2 讚一個!
lobe28 + 1 + 1 讚一個!
moimos + 1 + 1 非常讃
kuei666 + 1 + 1 非常讃
legendaire + 3 + 1 + 3 讚一個!
oldto + 1 + 1 非常讃
jia4568tw + 1 讚一個!

查看全部評分

本帖被以下專題推薦:

收藏收藏2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1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沙發
legendaire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發表於 2022-1-21 12:10
糖尿病確實是一個很麻煩的疾病,有家族遺傳的更要注意,當然"運動"是一切疾病防治最好的方法

評分

參與人數 1碎鑽 +2 幫助 +2 收起 理由
hsichan + 2 + 2 很給力!

查看全部評分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minkonadsl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發表於 2022-1-22 03:29
得糖尿病要去看醫生啊,並且要自己開始控制飲食

評分

參與人數 2碎鑽 +1 幫助 +2 收起 理由
legendaire + 1 姐很想給你一個吻,但不現實,還是給分吧.
hsichan + 1 + 1 非常讃

查看全部評分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地板
badjong3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發表於 2022-2-9 21:10
糖尿病要控制飲食,還有若是肥胖就要適當的運動來減重

評分

參與人數 2碎鑽 +1 幫助 +2 收起 理由
legendaire + 1 姐很想給你一個吻,但不現實,還是給分吧.
hsichan + 1 + 1 非常讃

查看全部評分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任子辰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發表於 2022-3-10 15:09
我自己是病患,文中提的都是大方向,我自己認為是醫師開的驗血單一定要去定期抽血檢查,這樣才能百分之百知道自己近期的近況,醫生再依近期天氣,個人體質來調整用藥,祝每個人都有健康的身體。

評分

參與人數 2碎鑽 +4 幫助 +3 收起 理由
legendaire + 2 + 1 您的用心回復提供不錯的參考價值喔!.
hsichan + 2 + 2 鼓勵一下!

查看全部評分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SAM-123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發表於 2022-4-6 23:46
本帖最後由 SAM-123 於 2022-4-6 23:54 編輯

不須吃藥  只需長期走路每天最少2公里既可! 他的數值就可以降低了   但你糖尿病數值不注意就容易偏高...高血壓 低血壓 癌細胞等都抑是如此!     如果要根治!  瑜珈裡面有一個蹺蹺板的運動姿勢 名字我忘了
類似這張圖片  但是這張圖片的手肘要貼在兩腰之間  類似蹺蹺板一樣  頭跟腳要離地...你頭部跟膝蓋要放3~5條毛巾 避免撞到地上疼痛...訓練支撐力 我自己訓練 大概1個月上手..可以支撐5分鐘  當時是高中..練了8個月就沒再練了   這個姿勢可以根治糖尿病!  也可以提升免疫力!

補充一則  糖尿病不是肥胖脂肪過多就容易中標!  瘦的也很容易糖尿病!  免疫力降到某個程度 糖分過高就會了!
請不要誤會  肥胖就是糖尿病  真實朋友有好幾個都比我瘦 50幾公斤 得糖尿病..上面的回文會員  在此我回文告知知曉.祝各位增廣見聞  身體健康

評分

參與人數 2碎鑽 +4 幫助 +3 收起 理由
legendaire + 2 + 1 您的用心回復提供不錯的參考價值喔!.
hsichan + 2 + 2 這招不容易!

查看全部評分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